1月22日下午,本报记者通过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和杨福家教授的秘书陈宏先生,联系到了杨教授。即将启程赴任的杨福家教授在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就职 学院名册十几页第一名是中国人
杨福家教授说话的时候声音非常平和,语音中略带上海方言的味道。启程在即,杨先生言语中没有一丝忙乱,从中听得出科学家的严谨和从容。
他向记者介绍说,诺丁汉大学已经把新的学院名册送到他手中。厚厚的十几页,第一页的第一名就是他的名字———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这让他身边许多朋友都感到惊讶。香港的朋友说:香港回归之前,别说英国,就连香港的大学,所有的校长都是英国人。美国的朋友也感叹:保守的英国人现在也能请一位中国科学家作他们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真是不可思议。
中国人当英国大学的校长,这在中、英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会划上跨时代的一笔。杨先生说:“我个人当然觉得很荣幸,但是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中国人现在真的是站起来了。原来西方人总认为我们保守、落后,甚至看不起中国人,但是现在他们能请一个中国人去担任原来只有王室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的职务,真是说明中国科技力量、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
当选先到美国会总统后去英国见女王
2000年10月31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向学院最高权力机构———校董事会推荐下一届校长人选,其中有杨福家先生的名字。上月12日,校董事会举行会议,选举下一届校长(Chancellor),并公布了选举结果:杨福家先生正式当选。原校长笛林勋爵因身体和年岁的关系,已于2000年底退休。
Chancellor,在英联邦国家的高校中,是学校的最高要职。校长的职责是每年主持校董会(近50人),确定学校重大事件;主持每年暑期的学位授予仪式,与副校长共同签发荣誉博士证书。
杨福家教授将在明天离沪,2月中旬参加美国总统布什的早餐会后,直接赴英国,并将在白金汉宫受到英国女王接见。
工作 国内国外两不误
诺丁汉大学的副校长考林.坎贝尔在宣布校董会的选举结果时说:“诺丁汉大学正日益走向国际化,因此我们相信,聘任一位能强化国际特征的校长是十分适宜的。校务委员会向董事会推荐杨福家教授担任这一职务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院士,在他的领域占有国际声誉,并有在许多国家工作的丰富经验。”
杨教授曾在美国、丹麦、日本等国工作过,并获得了许多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他说,实际上以前他与诺丁汉大学的接触并不多。这次赴英就任,仅是他第4次到英国。此前,他曾两次作为复旦大学校长、21世纪大学校长会的成员去英国访问调研,最后一次是1999年7月,他被诺丁汉大学授予了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我在国内的工作都要照常进行,所以就职后,我必须国内、国外两头兼顾,这种工作方式也已与诺丁汉大学商议妥当。我的这种工作方式也是没有先例的。”在国内,杨教授有着太多的工作,他有着自己的科研项目,还领导着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这些都让他无法脱身长住诺丁汉。好在校长的工作虽然重要却不太繁杂,只是主持校董会、决定学校的重大事件以及主持学生的毕业典礼。杨教授说,副校长实际上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总经理,大量的行政工作是由副校长来做的。
同时,杨教授说,物理亦是诺丁汉大学的强项,它的核磁共振研究在全世界是很有名的。所以,我的专业研究在这里也会得到一些发展。
生活 最大的爱好是看闲书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的人。”杨福家教授说。思索了一会儿,他又补充道:“但是要说第一大爱好,恐怕是闲下来的时候看书。中文外文都喜欢。”
杨教授的英语很棒,但是他从来不自顾自地说上一大串,而是时不常地停下来问问记者听懂了没有。如果碰上一些比较长的词汇,他还会非常认真地一个一个字母地念出来。杨教授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他的祖籍是浙江镇海,那个人口只有上海七十分之一的小城,竟为国家贡献了22位院士。人杰地灵肯定是不必说的,但同时严谨、勤奋、平和肯定也在遗传基因当中。
说起自己的家人,杨教授的语调充满了自豪。他的爱人彭秀玲女士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遗传学专家,现在已经退休了,所以这次将和他一同去赴任。他的女儿现在与自己的先生一起在美国工作。杨教授说:“他们一起在国外,也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等将来学业有成了以后,我想他们会回来的吧!”说着,杨先生笑了,亲子之情溢于言表。
杨福家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镇海,1936年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原子核科学系主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