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为学生铺垫成功之路:潍坊一中素质教育纪实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16

    有着悠久历史的山东潍坊第一中学是山东省第一所通过省级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0余年来,升入高校的该校学生,86%获奖学金,65%入党,71%任学生干部。

    高素质的人才产生于素质教育的丰厚土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求知、健体和拥有创造的能力,给学生学习成长的自主权,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舒展培养个性,这就是潍坊一中为学生创造的成才环境。

    送双慧眼,认准人生坐标

    1996年,潍坊一中一个班的几名学生主动参加了“希望工程”同在蓝天下——手拉手活动,救助了几名失学儿童,随后,救助失学儿童活动迅速扩展到全校所有的班级。1998年,活动进一步演化成对库区贫困乡镇失学儿童的定向扶贫。学生们带着学习用品深入贫困儿童家中,过农家日子,交农民朋友。就连当地党政机关,也在孩子们的感召下,开展了机关干部每人结对赞助一名失学儿童活动。谁能想到,这次在当地规模大影响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竟是由学生自主组织的。

    在潍坊一中,学生自主教育已经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午课前,学生们要收看学校剪辑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天下大事15分”;中学生党校定期举行党建知识讲座、培训班;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从训练升旗手到国旗下的讲话,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班会也一改班主任包揽的传统,由老师根据具体情况每周确定一个主题,由学生自己组织,结合亲身经历进行演讲和辩论;学生每学年自主参加30小时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自己进行品德评定等都已形成制度并演化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中,除了得到实实在在的情感培养和德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不断修正、充实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能力和方法。

    舒展个性,铺就成才之路

    1997年,潍坊一中学生孙超同一些爱好美术的学生组建起“红雨漫画社”,每学期两次讲座和集中交流。如今,漫画社已把市区十几所中小学的美术爱好者聚集到自己的周围。前不久,漫画社成功地自行举办画展,学生邀请到副市长姜绍华前往参观,身为校长的王国才还不知此事。

    如今的潍坊一中,拥有电视台、文学社、史学社等几十个学生社团,其负责人都在学生中竞选产生。学校把活动管理权完全下放给他们,有的社团甚至先由学生自发组建,后得到学校认可。大到艺术节、运动会、文化节等全校性活动,小到升旗仪式、课间操和班会等十几项管理工作,学校只是拿出“剧本”,由学生通过社团或班级组织完成“表演”,学校有关方面和教师只在必要时发挥一下“导演”式的协调作用,不再事必躬亲。

    舒展个性,鼓励学生自主育出的是综合人才和特色人才。五年间,进入大学深造的潍坊一中毕业生中出了两名全国学联副主席;目前,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艺术团团长都来自潍坊一中。

    培养自信,找到主人感觉

    深受学生青睐的每天下午一小时选修课是潍坊一中减轻课业负担的成果。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经过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成功地提高了学科课堂教学效率,每节课时由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将节省下的时间累加起来,设立了每天下午一次选修课。

    有了选修课,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选修课程体系。潍坊一中的选修课“大餐”,内容十分丰富:学科选修课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提高两类,重在开阔视野,加深把握所学知识,发现发展专业特长;德育、文体、实践三大类是活动选修的内容,重在提高修养、发育健全人格和发掘潜力。学校规定学生每学期至少拿出15节选修课用于学校规定的选修课的学习,至于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学生们拥有自主选择权,其他剩余时间里,选修、自修、参加社会实践还是参加兴趣小组、组织社团活动都可由学生在第八节课中自行安排。

    在潍坊一中,实践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劳技课上,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集中四天学会一门工艺,学生个人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校外社会实践,学校也只是要求学生每人每学年参加30小时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什么方式完成也由学生自主决定。

    参加实践活动并不是目的,寻找所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创造,才更有意义。潍坊一中因势利导,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类探究性小课题同样也是学生自定题目,自行完成,目前已演变为经常性的“我有一个金点子”活动。小到日常生活技巧方面的小改进、小发明,大到城市建设管理,都纳入学生的“金点子”视野。到目前为止,全校学生完成“金点子”小论文2000多篇,学校已将其中的200篇优秀作品编印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