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生在学校应不应该参加劳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27

  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江苏一中学在今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从本学期起“恢复一班一天校园劳动制度”。在这一天里,劳动班级要负责校园主要道路、各教学楼楼道、体育馆、学生阅览室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以及总务部门安排的其他力所能及的劳动。

  恢复这一制度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也受到广大师生的赞许与欢迎。实行下来,不仅校园比以前更加文明干净了,而且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校园管理。但是这样的好做法却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有家长将此事告到新闻媒体,说“学校私心太重,安排校园劳动剥夺了孩子的读书时间,这样下去学校要承担赔偿孩子学习损失的责任”。

  时至今日,仍出现家长指责校园劳动这件怪事,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不过,说怪也不怪,多年来,“应试教育”已扎根人心,学校安排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在校园参加劳动,对有些家长和学生来说这怎么能接受呢?在他们看来,学生到学校来惟一的目的是学习,什么时政教育呀、体育锻炼呀、艺术熏陶呀,他们才不管呢!只要能上大学,其他方面他们是不作要求的。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指责校园劳动这件事来看,推进素质教育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家长和社会育人观念的转变和紧密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做得再好,也会被家庭的“应试教育”抵消掉。

  现在的孩子十有八九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受到家人各方面的呵护,基本上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一些孩子不仅家务劳动几乎不做,公益劳动也很少参加,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有一位母亲到北京去看她的女儿,为女儿带去了不少家乡的青鱼。几天后,母亲走了,女儿煮鱼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操起手机一个电话打到家,询问妈妈“你带的葱放在哪里?”“鱼已杀好了,锅也烧热了,是油先下锅,还是鱼先下锅?”妈妈在电话里是手把手地教,手机费花掉了上百元。这种情况在高校里绝不是个别现象。

  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体力劳动无论是对人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良好个性的磨练,还是对人的智力的开发,都有着其他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劳动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理应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一些家长对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的指责和偏见,从另外一方面警示我们,加强学生的劳动环节和劳动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