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教育部从1999年3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征集的主要是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第一次征题只涉及综合科目和语文、数学、外语,这一次增加了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征题要求在网上有详细的公开说明,原则是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加强应用性、能力型试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对第一次高考试题征集的反馈进行了分析,参加征题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其中中学生占到15%,中学教师占60%,大学教师和退休教师各占10%,另外10%为关心高考改革的其他社会人士。
    对于征集来的试题,考试中心都在计算机上建立了档案,并聘请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审定,根据高考试题的特殊要求进行筛选。优秀的试题进入高考征题题库,经过修改后可能会用于今年的高考。
    不过,考试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征集来的试题入选征题库并被用到高考中的几率非常低。首批被审定的应征试题中只有7%的试题进入了题库,而真正能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更是寥寥无几。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应征者热情很高,但对于试题的内容、难度等要求把握不准,很难符合高考试题的特殊要求。另外,部分应征试题仍然与过去“题海战术”的某些试题类似,试题要做到思路新颖、有所创新也不容易。
    虽然应征试题的利用率十分低,但这位负责人认为,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高考命题对高考命题改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许多应征试题即使不能直接采用,但对于改革高考命题不乏启发意义,去年的高考中就有部分试题借鉴了应征试题的创新思路。同时,他表示中学生积极参与试题征集也是可喜现象,试题征集给了中学生参与改革高考的权利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