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评论:补课,到底是谁的美丽借口?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26

    读了2月9日《“补课”的责任到底应如何追究?》一文,颇为感慨。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中国的中小学生依旧疲惫不堪。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家长、学校都尽全力一搏。学生期望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熬头;望子成龙,是家长的迫切心情;学校教师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学生的前途更是呕心沥血。然而,把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进行补课,视为教师未完成教学任务之责,甚至说成是教师敛财的美丽借口,却是对教师的极大误解。诚然,我并不认为补课和收费就是正确的,但必须努力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为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只是单纯指责教师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只将棒子打在教师身上,我看恐怕是舍本逐末了。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成为无数学子成材,圆大学之梦的必由之路,它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方法,原因我想可能有两点:一是中国人口基数大,高等教育不是很普及;二是最大限度杜绝升学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升学率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学校主管部门和家长以及学生对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评价也是看升学率或者成绩。因此升学率的高低关系着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师的声誉。“不管黑猫白猫,成绩提高,就是好猫”,而补课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如同要参加体育比赛,想提高成绩有很多的方法,但加大运动量训练却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我们不也是常常宣传那些刻苦训练的运动员吗?所以,想取得好成绩还真得能吃苦,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是很能“吃苦”的。

    也许如文章所说:教师将教学内容讲授完毕,就应该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效果,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如此就不该再有全班全校性的补课了。其实不然,不要说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班的学生智力也不可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各异。况且就算他们全部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谁能保证他们就能在高考中取胜?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强中自有强中手,仅仅掌握教材内容是无法在高考中稳操胜券的。目前学生的补课,其实不是针对学生完成学业即毕业进行的,而是针对高考!目的是尽量使学生在高考中处于优势地位。所谓“差”生,其实就是在这种激烈竞争中落后的学生。也许把他们放在其他的天平上会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可是我们只有一个天平!

    最后,说说补课费的问题。社会舆论有种奇怪的说法,似乎教师谈钱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因为“教师是神圣的,教师就是甘于奉献的”,这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所以在给教师套上一个个美丽的光环后就不予理睬,不去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其实教师的工资还远没有达到可以保证家庭过上小康生活的水平。教师可以讲奉献,而谁又会对教师奉献什么呢?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教师还有其他社会角色,扮演好这些角色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保障他的正常生活。教师这个工作是他们获得收入的经济来源。而教师为学生补课,是在工作时间以外进行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劳动,劳动法规定应该付给劳动者相应的报酬。为什么教师就不能去拿本该属于自己的钱?难道“君子固穷”吗?

    罪责真的只在教师身上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想一时制止补课和收费都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如何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这些问题,使之没有生存的土壤。不要忘了,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教育部门的一个基层工作人员,他必须服从于教育制度和体制的管理和制约。教师的活动其实是教育制度的具体执行者,这常常是人们所忽略的。对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本上抓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