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素质教育首先应是“动手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26

    与其他一些中小学校相比,人大附中开设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处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区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把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发明创造引入课堂,从而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学校在某一领域里的教学优势;二是从指导学生申请科技发明专利入手,将课堂教育、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实践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市场经济运作、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接轨”的能力。这两方面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人大附中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质量,使其成为人大附中的一道“招牌菜”。

    素质教育,首先是“动手教育”,但以往我们一提素质教育,总爱拿劳动技能、科技实验,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课”说事儿,仿佛只有它们才能最直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即便是在语文、政治、历史等传统意义上只需“死记硬背”或“坐而论道”的学科的教学中,同样也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能力。报载一名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念初中,历史课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让每个学生回家制作一份自己家的家谱,结果这个中国孩子动员了包括远在国内的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等一大群人,终于完成了一份令美国老师称赞不已的家谱。同样,我们的语文课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场境来亲身体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蕴;政治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当前媒体上的一些热门话题讨论。关键是教学本身也要有创新意识,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帮助学生创造“动手环境”、客观评价学生的“动手成绩”(对学生的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作出中肯的评价,无疑要比按照标准答案给学生的标准化试卷判分困难得多)的能力。

    素质教育事实上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中的“动手教育”,事实上是要求教师用自己富于创造的双手,引领着学生逐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勇于参与社会,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观念,把他们锻炼成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生活并创造生活的栋梁之才。从人大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发明创造能力,并指导学生申请专利等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动手教育”方面正在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对此值得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