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对那些有志于成为作家的少年朋友来说,又有了一条成为作家的捷径,那就是退学。只要你读完了初中(没读完就退学可是违法的),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又想成为少年作家,那么,退学吧,成才的路不止一条,何必偏得去挤独木桥呢?从天上飞,从水中游,不都可以吗?退学虽不是从天上飞,至少也是从水中游吧。
韩寒不是退学了吗?这一退就写出了自称可与《围城》相媲美的《三重门》,印了十四次,达五十四万册,羡慕吧,嫉妒吧,那你赶快退学吧。
张天天不是退学了吗?尽管是“被迫”,但也有真心英雄的本色,继《真心英雄》之后也是大作不断。
还有王小平,各科成绩不错,自愿退学,而且还有来头很大的理论支持———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说过,大意是尽快成才的办法就是离开学校,王小平于是退学了,退学以后写出了《本领恐慌》,以李嘉诚、吴士宏为例证明了成才并不需要多少正规教育。以后再有人写这样的书,大概得以王小平为例了。
于是我们某些教育专家来劲了,抓住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确实存在的某些弊端,痛陈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压制,以为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百无一用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那架势仿佛文革时一些学生声称自己上了当受了骗,要与自己的老师彻底决裂一般。
这些教育专家惟恐自己跟不上“素质教育”的这趟车,不顾教育规律,立刻抓住所谓“韩寒现象”对现行教育体制及高考制度等大张挞伐,甚至还举出了钱钟书偏科也上了清华的例子,来论证“韩寒现象”的合理性,好象人人偏科就可“尽皆尧舜”了,好象证明了“韩寒现象”的合理性也就证明了自己的思想开放观念超前了。
中学教育是存在一些弊病,但去除这些弊病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我们不是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积极付诸于实施了吗?“打铁还须自身硬”,现在还不是“投身于广阔天地”的时候。成为作家可能需要很多条件,但退学绝不是其中之一,希望韩寒们不是从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中找到的灵感,希望这些退了学直奔着作家理想去的人能够好自为之,加强后续力,不要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愤懑发泄完了以后就一无所有了。
更希望那些教育专家们不要伙同王朔一起去“灭”了教师,还要“灭”到孔子之前,王朔是“无知者无畏”,我们的专家是“有知者无畏”!也希望出版商们不要过于浮躁,少年作家出多了是不是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呢?
还希望学校不要愤愤不平,以为韩寒们的出现就抹煞了学校教育的功劳,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不如退下来好好找一下自身的原因,将此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