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农村初中:辍学率缘何攀升?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10

  在农村地区采访,记者明显感觉到,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大家都避而不谈,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农村辍学率明显上升,主要表现在初中阶段,严重困扰“两基”工作,乡教育助理、校长连连叫苦,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在农村中学,常常听到校长诉苦,最令人头痛的是学生流失,每年都组织专门力量动员学生返校,好不容易找回来,过不了几天又走了。为控制学生流失,县乡村校制定了四级联保制度,对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但学生还是留不住。

  一位乡教育助理算过一笔账,当地小学辍学率为2.2%,初中辍学率为9.39%,如果不加以控制,照此推算,六年之后,这个地区的小学累计辍学率将达到12.12%,也就是说将有一成多的学生没有完成小学学业就流向了社会,而三年后,初中累计辍学率将达到28.17%,也就是说将有三成的学生没有完成初中学业就流向了社会,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学校留不住学生,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有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交不起各种费用,有的因为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有的因为学校生活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一位初三物理教师说,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农村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课程偏深偏难,班额过大,造成差生增加,学习困难学生大约占30%。据这位教师透露,平均及格率只有66%,有的不足50%,辍学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两三门功课不及格者。

  当子女升学无望,难“跳农门”时,农民就会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这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异,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能“跳农门”,从而改变子女命运的最现实的手段,便是让子女受教育。正是在这一希望的支持下,不少农民咬紧牙关,节衣缩食供子女上学,但当他们发现升学无望时,便会感到继续供子女读书不划算了。一位农民说得更直白,与其继续供孩子念书,不如早让他们挣钱,即使挣不到钱,起码不再付出,因而宁愿让孩子呆在家里,也不愿再供其上学。

  由此看来,辍学并非只是贫穷所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占辍学生数的15.3%,非经济原因辍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占第一位的原因来自学校,如师生关系紧张、学业不良等。据一位初中教师分析,辍学的第一次高峰是在初一第二学期,初一新生的学习欲望是很高的,但因为初中课程门类多,难度大,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辍学。第二次高峰是初二第二学期,这一时期,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明显,老师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差生另眼看待,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伤害,于是索性不学了。第三次高峰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初,这时学生面临中考,学校按成绩分流,重新编班,被分流的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不少学生因此辍学回家。

  河南一位班主任的分析很能说明问题,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实行高压政策,搞疲劳战术,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他所教的一个初二,开学时63名学生,到期末考试时还剩39人,辍学率高达38%。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这一部分占辍学的40%。二是由于教师过于严厉或体罚学生,这一类占辍学的30%。三是学习压力过大,这一类占辍学的20%,学生每天早上5:20起床,到晚上9:00休息,每天要上10节课,基本没有活动时间。每一次考试都要排名,学生的失败感累加起来,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四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农忙无人干活而辍学,这一类只占辍学的10%左右。

  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决学生辍学问题也要从多方面努力,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特困基金,减免杂费、对口扶贫仅仅是一个方面,而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则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