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职称是教师的任职资格与能力的凭证。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均有未定、二、一、高级职称;在大学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每个等级的评定都有严格的评定条件,等级晋升也有明确规定。如大学本科毕业转正后一般具备中学二级教师职称;晋升一级教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获中教二级资格后从事教育四年才可申报,大专学历些;另外规定教学论文一篇(有规定发表的也有未作严格规定的);还有教学能力方面等等。当然这些规定目前尚多争议,执行起来也颇有差距,但这都影响人们对教师职称的认识,一般来说相当等级的教师职称应具备一定的任职资历、教学业绩。彻底地说,教师职称应该是教师综合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等)、实际水平的凭证及物化体现。
    二、教师职称的晋升是教师积极性的源动力。
    在中小学,教师为了晋升职称,其积极性是爆发性的。观摩课、公开课、比赛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年轻人抢着上,那劲头实在让人感动。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基本功扎实,勤奋努力,勤问好学,再通过如此大运动量的折腾,不难就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什么的。在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更是学术地位、名利攸关的大事,人们说“助教升讲师不难,讲师升副教授自然有;副教授升教授难最难,就像姨太太要升正太太”,为了晋升职称没有科研成果是不行,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够也枉然。抛开所有消极因素,客观地说,教师职称的晋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积极性提高的源动力之一,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也从中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教师。
    三、相当部分的高级职称成为学校改革的根本阻碍。
    在学校,我们往往听年纪不小的或者高级职称的教师这样说:“公开课还叫我上,年轻人多的是!”“写论文?还有什么用?我都是高级教师了,又没有职称可评了,还写它干吗?”“用电脑上课?那太不现实了吧?闹着玩还差不多!”大学里有些教授总是搬着几本“老黄历”,照教不已,更不知现在的知识科技发展到何等境地!.......反正,不管学校搞些什么,大概都是相当一部分高级教师在“冷眼旁观”,或者根本就是学校要改革要发展的一大阻碍。
    四、教师职称应该实行动态管理。
    所谓动态管理,就是说教师评上职称后应该有一个监督制度,定期考核从而决定其职称的升迁。这是因为:
    一者在现代社会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其职称也应作为进步与否的标志凭证。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知识量每年几何级增长,而且有数据表明近十多年来增长产生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人类几千年来的知识总量的成倍数,单说某学科而言其知识及技术的发展又何止与日俱增。比如在九十年代初的一名中学计算机教师,只要他略懂一些程序设计知识、文字处理、汉字输入法等等,就可以跟学生论道教学了。而如今多媒体、网络的出现,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络程序等等,“网络教学”风摩教坛,不及时更新知识的教师其处境是何等地尴尬!试想在知识更新率如此迅速的社会里,那些自以为捧着职称“铁饭碗”的教师们,若不及时补充、更新和调整其知识结构,那么不但误己,更是误人子弟,对社会也丧失了应尽的责任。
    二者教师职称一成不变,不利于教师成长,也缺乏良性竞争。晋升职称(尤其是高级教师或教授)之后,很多教师对所有一切教改活动都提不起兴致,偶而挂个名作年轻教师的指导教师也不会尽心尽力,其知识更新自觉性和动力、知识面狭隘、知识结构残陋与单薄,也就相当堪忧了,无怪乎学生颇多怨言。至于其实际水平与教学业绩,就令人更加怀疑了。当然,我们也承认“尊老敬长”是中华民族之美德。在学校,能评定高级教师(教授)确实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那段日子苦不堪言,其付出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身居此等荣耀者,本是学术之泰斗、教学之巨搫,但如果不思上进,与社会形势发展及人才培养之要求相去甚远,于学生于国家都是极之不利的。年轻教师本性贪新喜奇,有冲劲,他们玩电脑、上网、搞科研、写论文,都显得异常踊跃。然而年轻人由于缺乏经验,实践尚浅,失误也就常有的了。这时,有些不求上进的“老”教师,往往对年轻教师的这些所作所为可能就不那么顺眼顺心,横加指责也在所难免了。而年轻教师惧于其声名隆显,哪敢再发一言。长此以往年轻教师也就不再“年轻”了,高级教师(教授)还能算是“高级”吗?如果此时职称能每隔一段时期进行量化考核,不合格者下能者上,那么高级教师、年轻教师又不就又在“同一起跑线”了吗?其实年轻教师的许多优点是高级教师所无法具备的,而高级教师的经验又是年轻教师所必备的,同等竞争又何尝不是合情合理的。实行教师职称的动态管理,正是为了在教师群体中的良性竞争,于教师于社会都是获益非浅的了。
    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教师职称不应再搞“一次定终身”,而应该是动态管理。教师职称的动态管理,使所有教师牢记终身学习是其根本需要,在教师内部可以盘活搞活,于社会或许也算是一种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