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评论:教育遭遇网络,中美差异何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13

    本周三,我得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美教育论坛的一组讨论。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网站工作人员,我参加“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讨论,期望可以通过讨论,解开我在网络与教育关系中感到的困惑与迷茫——毕竟美国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先驱,他们一定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讨论分上下午两个时段。上午的讨论,在座的代表共同的感受就是“都一样啊!”无论是美国老师听到中国老师——比如一位101中学老师,谈到他们班办了自己的主页,在网上发布课程内容、在线答疑讨论、提交作业等,还是美国老师说起年长教师不大情愿使用新技术等等时,我们的感觉是恍然大悟的:“这不就和我们一样吗” ?在一片“The same”、“和我们一样啊”的频频点头世界大同的气氛中,结束了上午的讨论。

    我感到困惑了,在教育与网络方面,除了具体的技术细节,除了两国经济能力差异,难道两国居然没有什么差异吗?

    下午,讨论在继续,我开始感到差异所在,在网络与信息技术面前,中方代表普遍感到受到了巨大冲击,多少感到困惑和迷茫,但这些异国教师却都心态平和?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面对着相似的困难:都有贫富地区使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程度严重不平衡,年长教师面临继续学习有关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巨大压力,否则会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我们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学校可以应用网络技术所作的一切——利用网络公布学校老师的各种信息,我们的好学校同样也在做,甚至比他们做得还多还好,甚至他们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情况也不见得胜过我们一些贫困地区学校。那么,到底是哪儿的区别,使他们没有感受到我们的老师、教育工作者所感到的同样迷茫和困惑呢?

    下午的讨论中,我的同事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引入教育后对美国老师教育观念的有什么影响?”但是,我们得到的答案是:虽然美国老师的教育观念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但在网络介入教育之前他们的观念便是如此,网络并没有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形成什么巨大冲击。

    是的,在继续进行的讨论中,我感到的是这种观念的根本差异的体现,一位中国代表谈到很多老师现在的一种痛苦尴尬的体会:老师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道得比自己多的多,老师非但没有东西可以教给学生,反而感到自己不如学生。但美国同行对同样情景的体会是:“如果在计算机方面我有不懂不会的,我会问我的学生,这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尴尬的,因为我们是共同学习者(co-learner)”; 这使我想到中国一位代表认为的网络的使用对父母和老师的冲击是一种观念的根本性冲击,——这正是我在网络潮涌冲入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后最强烈的感受。但是,我们的美国同行们显然没有经受这种“观念的根本性冲击”。我深刻感到,却无法让这些异国同行理解的,是这样一种感觉,在中国人的一贯传统观念中,在广泛使用互联网前,中国的父母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孩子的知识之源。父母老师的权威更多来自于这样一种感觉:我比孩子(学生)知道的多。那些一直认为自己和学生是co-learner的美国同行们,怎么能理解,忽然一日发现孩子知道的比我多了,孩子不再依赖我获得知识,不再相信我们比他们懂的多时,那种巨大反差下的失落和无比尴尬?

    在这样的痛苦中,我们反思,寻根溯源,找到原因所在:网络!于是开始大声疾呼,努力解决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搭建信息教育之高速公路,采用各种手段——政府支持或强制,制订各种指标,提出诸多要求。我们很努力,我们卓有成效。

    但是,面对中中美教育成果的巨大差异,我们依然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们不停追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是他做了,而我没有做的?否则,为什么大家做同样的工作,面对同样问题,我们困惑深重而他们从容视之?差异难道仅仅在于我们比他们穷,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如他们多吗?问题难道不可能出在另一个方面,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上吗?

    比方说,老师对自己的定义什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源泉,抑或只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老师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是知识吗?是创造性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是师授生学,还是共同学习?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新的,比原来丰富的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和手段,还是一种全新教育观念的体现?

    对比中美教师的答案,我终于找到了真正差异在于双方教育观念的根本差异,并非我在会前所以为的使用的技术程度,或使用技术领域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并非简单靠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就能三下五除二地抹平的。如果说我们在教育上确实落后,那么从一开始,我们就在落后了,落后在这种教育观念上。今天,假如我们如愿以偿成功地搭上了信息化高速公路,而教育观念却依然故我,我们会跑得更快,越来越快地落后下去。

    反思中国教育的过去,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痼疾顽重,需要一剂猛药,但是在等待猛药的同时,作为病体上一个小小的细胞,也许我们需要的是先加强调整自己,从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否则一旦猛药来了,会因为自己观念的落后,徒然做了病菌的陪葬。

    中国的信息化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真正差异所在,不仅大力加强各种设备和投入,更需借此契机,从根本反思校正自己的教育观念,让教育观念能套上信息化教育的新衣。也许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有这样一个全球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新起点,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从头赶上,否则,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落后之处呢?

    没有得到期望的解惑名方,却得到了新的体会,这就是我参加中美教育论坛最终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