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周末,大概是北京最美丽的几个周末之一了。5月29日,清华大学大一某班的17名同学相约去云蒙山风景区体会大自然的万般风情。为了玩得放心,玩得尽兴,他们还特意请了一位在山水行旅行社任导游的高年级同学做领队。这位同学虽然在旅行社受过半年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识,却并未去过云蒙,未去过风景秀美却迂回曲折的大山里头,不熟悉那一个又一个的山峰……于是,这次出游,变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探险”。
其中一位男生为了出去玩时和学校家人联系方便,特意向朋友借了一台诺基亚手机。这部手机后来成为他们与外界联络的惟一工具。
计划不断改变
5月29日中午进山的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山路蜿蜒攀爬。
其实迷路的端倪早已显露。5月29日下午3点多钟,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到达原计划中的第一个宿营地,比预计晚了近两个小时,周围只有几所被废弃的农舍,同学们一看,挺荒凉的,就不愿意在这儿过夜。稍事休息,大家继续向原计划中的第二个宿营地前进。不熟悉地形的导游不时让他们停下来休息,自己带一个男生到前面探路。
天色暗下来了,第二个宿营地却没有找到。大家只好在一块难得找到的空地上坐下来,支起了帐篷。说是空地,其实是梯形的两层,一层两个帐篷,上层女生,下层男生,同学们戏称为女生楼和男生楼。
踩着男生的胳膊往上走
原计划露营一天,可到了5月30日下午,导游还在不断给大家打气:快了快了,我们一定能在天黑赶回去。
他们跟着导游爬上去,再折下来,看看不对,又从另一个地方爬上去。山路的难度,已经超过了一般游人可以接受的范围,或者说,已经根本没有路。体质较差的女生几乎是由两三个男生又拉又拽地往上爬。
有的山路实在太难爬了。岩壁滑得人根本用不上力,也没有落脚点,班长站在那儿,把一只胳膊搭在岩上说:“来,踩着我的胳膊往上走。”开始,大家都不忍心这么做,但不这么做,就意味着他们走不出去,最后,班长的胳膊成了他们的梯子。很多时候,梯子又变成别的男生的肩膀或脊梁。
当天下午的时候,他们在山顶用手机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请假,说他们今天可能回不去。山上手机信号弱,此后他们没有用它与外界联系。
让我枕着你的脚丫过夜
夜幕降落,本来打算现在已经可以回学校洗个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睡觉的同学们非但没有走到目的地,甚至也找不着来时的路了。
这晚没有前一天那么幸运,他们只找到一个无法支帐篷的斜坡可以栖身。男女生楼建不起来,他们只好另想办法。17名同学分为四排,平均每排四五个人在斜坡上躺下,同盖一条被子,为了防止下滑,下面一层的同学便把上面一层同学的脚丫当作枕头,每排的同学又互相挽着胳膊,形成一个整体。最上面一层的同学为了能够相对固定,只好和身旁的树拴在了一起。
就这样,大家相互用体温取暖,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凌晨两点左右,下雨了。一时间雷电交加,打雷时在树下呆着最危险,和树拴在一起的小女孩急忙解开了绳索,却依然无法避开大树。因为,一来周围全是树,无处可避;二来属于他们的斜坡又是那么窄,挤过去一点,另一边的同学就有可能被挤下山沟沟。
风雨中,我们瑟瑟发抖,但,我们歌唱
5月31日,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时紧时疏,又经过半天的迂回和探寻,同学们已经精疲力尽,因为事先他们只准备露宿一夜,所以现在,他们携带的水和干粮都已经不多了。以往一直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的“我们一定能出去”的信念也变得越来越渺茫,他们知道,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走了,即使有指北针和“军用地图”,也很难再找到出山的路,尤其,天雨路滑,山里雾蒙蒙的更不好走。
在又一次快到山顶的地方,男生开始在空地上支帐篷,女生们则互相抱着围成一个圈,相互取暖,身上都被雨雾打湿了。身陷困境的同学们冷得瑟瑟发抖。一时间,大家沉默了,任山上的风雨肆虐地舞着、下着。
不知有谁提议:“我们唱歌吧。”立刻,雨雾蒙蒙的山上便响彻带着颤音却不失嘹亮的《团结就是力量》!
四周的树木和杂草很多,根本看不清周围的景物,同学们只有蜷缩在帐篷中等待。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躲在帐篷里的女生听到男生在外面喊:“快出来看呀,云海!彩虹!”
这时,已近中午,山顶上带手机的男生发现有信号了,便与导游商量,赶紧将电话打到密云县旅游局求救。
时间不长,雨又开始下起来,他们也隐约听到有人呼喊的声音,便开始拼命回应,但声音此起彼落,他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是幻觉。就这样,喊一会儿,停一会儿,一直到晚上大约6点多,他们终于确切地听到有人在喊,并且见到了六名救援人员。霎时间,他们真感觉像见了亲人一般。毕竟,从5月29日中午开始,他们就没见过除他们17人之外的任何人。紧接着又上来好多人,有当地的老乡,也有穿警服的。他们带来了蛋糕和水,然后平均几个人保护一个学生,将大家平安护送下山,无一人受到伤害。
后记:
俗话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可见在山里无端呆上一天时间,会有多闷。
这闷而漫长的一个雨天,大家从北京的一些媒体可以看到关于山外,学校、家长和其他营救人员紧急救援的报道,也可以读到本刊关于大学生在山里互相帮助,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报道。
一场有惊无险的冒险之旅过去了,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大学生们惊魂未定,他们不愿意回忆山里的经历,不愿意透露他们的名字,对采访比较抵触。但同时他们坚持,这段经历非常令人难忘。
相信他们将来会记住许多:那个导游;四个人同盖一条被子;男生的胳膊是女生的梯子;山中雨后彩虹……
以及记住他们最后被一群喊哑了嗓子的营救人员紧紧包围的情景……
谁说云蒙山里的这一天很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