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教授引用了英国牛津大学纽曼教授对大学办学理念的诠释:“大学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它所传授的学问乃至社会生活的艺术,最终目标是使受教的学子能够适应这个世界,它不将眼光局限在特定的专业之上,教育给人以对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的清晰的自觉,给他们以发展这些见解和判断的信念,表达这些见解和判断的雄辩,以及身体力行这些见解和判断的力量。”他认为这段话非常精辟,人类的先进文化是逐渐地积淀起来的,大学应以育人为第一要旨,要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在知识、专业、身体、德性方面健康成长、均衡发展。吴教授说,其实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是理是工还是农,你首先是个人,所以教育首要的是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如果放弃了这一点就会出现很可笑的现象。他举了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金陵大学的学生生涯作例子。
    吴教授说,我是1948年考入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金陵大学的。1952年,按照华东教育部的部署,全校师生员工参加思想改造运动。运动的本意是要帮助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划清敌我界限,后来却扩大到什么都要讲阶级斗争,连研究婴儿都要讲一讲阶级斗争。我当时是文学院的学生总代表,跳上台去批判老师,以为真理都在自己手里。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初非常浅薄,也实在可笑。但光说可笑还不行。这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观,而且成为当时群众一种普遍的思想,在高校里就体现为用愚昧去战胜文明,用愚昧去批判文明,这对个人来说是很可笑,但对整个民族来讲就是一种悲哀了。
    吴教授又提出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他说,解放后我们按照前苏联高校设置模式进行院系调整。这种模式把社会和人的关系看作是机器和螺丝钉,分工很细,知识面非常狭窄,认为只要在本专业是内行就行了,而不注重人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技能,但是对社会却没有科学的完整的理解。这在现在看来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教训的。最近几年大学合并,说明对当时的问题已经有了认识;但是我们仿照前苏联体系搞了半个世纪了,现在虽然不少大学进行了合并,可并不是说在组织上有了改变它就有了整个的改变,所以要作认真的反思,重新回到以育人为大学第一任务的办学理念上来。一所大学的基本精神首先在育人,而不能局限于技术,各种学科的人才应该在一起互相交流,这样才能培养一个好的学术环境,而不在于办公室在哪里,系科怎么设,重要的是贯彻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他说,不同的思想培育起来的几代人会对国家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过去的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再想想我们当代社会,这种因缺乏人的教育而带来的弊端仍然存在,只不过换一个形式表现出来。很多人反映当代学生有太强的功利心理,也过于浮躁,主要表现在选择学校、专业和职业时流于实利,从而放松了对自身素养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把此归咎于市场对高校的冲击,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副产品。吴教授说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违反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也是对整个文化的看法有了偏差。市场经济讲的是市场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如果理解为各行各业都要捞钱完全是种曲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有很多文化和教育的门类,它具有外部性。就是说它提供给社会的效益要比提供给它本身的大,这种东西是不能够有市场导向性的。吴教授说他很怀疑这样一个口号,就是所有的科学和教育都要为生产服务,要和生产相结合。他说,比如古文字学,它要怎么和生产相结合?可叹的是我们现在研究中国的古文字学已经要到外国去找了。再比如,美国可以说市场经济发达了吧。那么按常理想,麻省理工学院最好的系应该是经济学系,但实际上是语言学系。基础教育完全是个外部性的东西,我们也把它叫作公共财物。市场导向的结果会使得整个社会文化沦落。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讲操守、不讲道德、以粗鲁为荣,或者把现代化理解为捞钱,那么社会就没办法维系了。在吴教授看来,对整个大学的理论、文化作用的看法能不能达成一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南京大学应该借这次百年校庆的机会对一百年的历史作一次深刻的反思,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南京大学真正地去创世界一流是很乐观的。
    在南京大学处在新的百年历史转折点的时候,吴教授的谈话无疑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新的百年起点上,南京大学将继续以振兴中华、发展社会为己任,承百年传统,展辉煌成就,扬南大精神,创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