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是否“好学生”换个尺子量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23

    张华大学期间虽有3门专业课不及格,却于学业未完成时就找到了一份软件开发的工作,年薪3万元,一时轰动校园。

    “张华究竟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这是4月10日《中国青年报》提出的问题。

    从报道中看,就其所读的“材料成型及自动化控制”专业而言,张华“无心学习专业课”,“几乎不做作业”,堪称差生一个。但他偏偏迷上了电脑,节衣缩食,“从生活费里抠出钱买回大量书籍,凑钱买了一电脑并沉迷于其中,“克服了自学途中的重重困难”,终于学有所成,参加软件专门程序员全国统考,拿到了程序员证书,又通过了“高级程序员”的部分考试。在去年12月湖北省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被一家颇具实力的计算机软件公司相中。能说他不是“好学生”吗?

    在我看,“好学生”与“差学生”之争其实是一个衡量标准问题。大学是人才的摇篮,面向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孵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大学才有院校专业之分。在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自主择校、“自主择业”的情况下,不可避免使很多学子觉得既“进错了大门”,又“进错了小门”。进错了门,怎么办呢?整日牢骚满腹,无用;浑浑噩噩混毕业证,不行;强打起精神,又未免乏力。在这方面,张华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榜样。我们要讲“学以致用”的原则。记得邓老有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推而广之,张华难道不就是一只“好猫”吗?

    不过,“张华现象”也给高校出了一道难题。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的专业选择,是遵循原有的体制,还是依了学生兴趣?专业的选择固然需要灵活,但如何“灵活”?专业间的壁垒固然要打通,但如何“打通”?又“通”到何种程度?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探索,只有靠“摸着石头过河”了!

    听说,张华的学校允许他以软件专业内容为题做毕业论文,这倒是一个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