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做也罢”是不行的,如今儿子高一了,整天在“题海”游泳不够,双休日还得加班加点。相比之下,我有两个读高三的外甥更苦,周五本是“胜利大逃亡”的日子,但他们却要对付语数外再加一门选修课的试题,四门功课各两套习题,还不算父母给买的练习册、家教老师的任务。这些题目全部读一遍也得花不少时间。我常想,叫老师或家长自己试试看呢?
    是的,各科老师有一千条理由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父母有一万条理由逼自己的孩子入“题海”,但是假如孩子们真的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位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恐怕连睡觉的时间也没有了;假如,老师要认真批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道题目,那么他每周要批改多少作业?读书备课的时间又在哪里?
    二十多年前,我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自传,田中说他年轻时,边读书边用削尖的铅笔顶住自己的手指,一打瞌睡便会刺破手指,惊醒后再读。有一次我照他的方法试试看,结果弄得一手是血,整个晚上都给破坏了。从此后我对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学习方法表示怀疑。
    学习的效率与时间并不成正比,这个道理,本来每位老师都知道,但在激烈的竞争时代,我们都顾不上了。于是,无穷无尽的题目把孩子们逼得筋疲力尽;东奔西走的补课把他们累得气喘吁吁;喋喋不休的批评把他们弄得灰心丧气;年复一年的挫折把他们搞得信心全无。最可担忧的是:除了少数考生,大部分人异乎寻常的努力并未使分数提高多少。
    我想,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能否多替孩子们想想———他们吃得消吗?能否减少一些“不做也罢的题目”?能否多表扬一下孩子?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卢姆说:“看来没有什么理由使学习变得十分困难,以致只有小部分学生才能坚持达到掌握水平。耐力以及异乎寻常的持久力可能适用于长跑,但其本身并不是伟大的美德。重点应该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放在这些模糊的训练性的概念上。”学习不像长跑,咬着牙闭着眼跑下去就能跑到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