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面对现实 少年“偏才”路在何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18

     汪佳敏所展现的这种少年“偏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他能成才吗?他能进入大学吗?他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汪杰勇(汪佳敏的父亲):我从1994年给佳敏买来第一台486电脑到现在已经为他买了3台电脑。为了他搞电脑,我已经花了20多万元。他取得了一些成绩,这让我感到欣慰。但是,他能够上大学才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希望。搞网站后,他成绩下降了,有一度学校甚至提出让他退学。我为此打过他,可是看到他那么认真、那么辛苦,也就由他去了。他目前的情况,通过高考上大学的可能很小。他要走自己的路,我也没别的办法,只有全力支持他。我们之间的代沟不是要不要成才,而是如何才能成才,如何才算是成才。我的心里很着急,想请专家、老师们出出主意。

     冯恩洪(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这可以说是一个少年“偏才”,他这种现象出现不是偶然的。以前有过韩寒、满舟这样的先例。社会应当保护这样的特殊人才。实际上这是提出了一个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合格加特长还是优秀无特长?要适应这种需要,我们就要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发展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是否可以实现教与学更好的合作,让学生选择课程,课堂从书本中心转向学生本位。就汪佳敏来说,他的电脑网站方面的知识,可能已大大超过了普通高中生的水平,但是如果要想进一步发展,想成为CEO,就需要有管理、融资、CI策划等诸多方面更全面的知识。要获得这些知识,无疑到大学里学习会事半功倍,大学应该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

     张瑞琨(教育家、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汪佳敏还是应该把网站仅仅当作一种爱好。全面发展并不是要你全面平庸,你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学校里、课堂上,避免急功近利。因为一旦基础不够,偏才要进一步提高很难。

     田小明(上海良田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只有进了大学,你才有机会“发言”。虽然我在大学里正课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大学期间,专家教授开设的讲座课我几乎每次都去听,我认为这些课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方法。就我们企业来说,更需要能吃苦,有意志力,有一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我不可能聘一个工程师再给他配一个秘书。汪佳敏这样的专才,经过大学的深造会更有发展。

     徐家琪(家长):我家的几个孩子都读了大学。有的毕业后根据工作的需要,还学了第二文凭和第三文凭,但是我的感觉是大学里学的东西的基础是最牢的,知识是系统化的,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就更有可能造好自己的未来。

     上海大同中学一学生:我个人也有很多兴趣爱好,并且擅长表演,还在业余主持人大赛中获过奖,但我并不认为这样我可以不上大学,相反只有取得在大学深造的机会,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发展。所以高中阶段还是应该把书读好。

     上海市西中学一学生:我经常会到“更自我”网站上看看文章,聊聊天,我觉得这个网站办得很好。我觉得既然能达到专业的程度了,又何必非上大学不可呢?现在高中里学的课程在实际生活里有用的不多。

     某重点中学校长:升学率现在仍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升学率高的学校生源质量就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我们只能让学生先学好功课,考上大学,再去创业。不能把考不上大学的理由,都归结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因为我们毕竟培养出过一大批的人才。其实汪佳敏也是渴望上大学的,只是对他这样的偏才学生,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张文荣(某民办学校董事长):国家不是也要求素质教育吗?我们办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立的能力。但现在的高考体制,我们这些学生是否会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也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