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这样吗?素质教育就真的进入不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在北京市的一些学校,记者发现,学校正在课堂教学中摸索着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
一张有些灰色斑点的厚纸放在展台上,细细的纤维纠葛在一起,让人能想像当初造纸者努力搅拌纸浆的样子。纸的左上角写着造纸者的名字:初一(1)班鹿麟。“原先我就试着造过纸,不过没这张好。这回老师正好讲到了造纸术,我就又造了一张。”14岁的男孩鹿麟说。
这是北京的重点中学--北京五中的初一学生历史课实践部分的一项考试。
历史课由于内容相对静态,几十年来都是以课堂讲授和笔试为主,即使是教育改革,考试的形式也几乎没有改变过。本学期期中考试,北京五中分校提出将历史和地理课的考试改为笔试和实践两部分,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于是便有了初一年级历史课实践部分的这些考试成果。
在北京五中分校的四楼展室,仿古陶艺、木制水车、书法、漫画、历史小论文、小报刊摆了一屋子。历史老师陈祝霞和地理老师焦健珩告诉记者,历史课和地理课在初中课程中地位不太重要,由于它们不是中考科目,只参加会考,历史学得好坏不会影响孩子升入高一级学校,因此多数学生都是到考试前突击背一下相关条目,能对付考试就行了。
“可是,”焦老师说,“现代社会里很多的问题和很多研究成果都是产生于交叉学科,你就是搞经济贸易,也要懂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如果学生在刚接触历史地理时,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将来会影响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眼界,影响他们的发展。我们改革的最初想法就是想让他们乐于学习历史和地理。”
做个小制作,写篇小论文或者参加一次实践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记者很有几分不相信。
陈老师请记者观摩了一次初一同学自己制作的历史电脑课件。那是一个讲述三国赤壁之战的课件。初一(6)班的女同学耿茁用电脑制作了一幅魏蜀吴三国地图,在不足10分钟的时间里,耿茁用带着哨声的渐进箭头、不断变换的地图、精美的动画、图片详细地介绍了赤壁之战的发生年代,地理位置,参战人物,人、马、粮草、战舰的布局调动及战争结果。展示了制作者清晰的知识脉络和较熟练的电脑使用技巧。许多学生告诉我:“上这种课每个人收集的资料都不一样,有书上的,有网上的,也有游戏上的,不会做的就问老师。谁都想做得比别人好。一个课件或论文做下来,学的东西比课本上的多多了,特别有意思。”
陈老师和焦老师说,只要你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他们会为了解造纸过程或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去查很多资料,然后再学着把材料组织起来、展示出来。这不就是主动地学习吗!有些电脑的使用技巧我们还是从学生们那儿学的呢。
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推崇的教育方式。但目前有些学校仍将其停留在搞点课外活动、搞点艺术教育的层面,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始终难以成为主角。
家长真的不投素质教育的票吗?我们再来看看北京五中分校。
历史、地理、政治、生物是北京市东城区初中会考科目,但是中考免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有限时间内,教师们有余力也有愿望进行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比如焦老师的地理课,她把课本的知识按章节分给各组学生,并提出基本要求:清楚地介绍你分讲的那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和人文概况、气候情况、代表性国家,而且时间要控制在3个课时内。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电脑课件,最后在课堂上主讲。
初一(3)班的周澍一和崔尔纯两位同学分讲欧洲部分。他们不仅讲了欧洲的地理,还在讲代表国家时介绍了德国的版画和文学。一位女同学说,有关浮士德的知识,就是听了他们讲课才了解的。比较起来,像以前那么学地理、历史太没意思了。干巴巴的,考试前拼命背,特费劲也记不住。现在,自己写过论文或做过小制作、制作过课件的内容,什么时候都能记得。
记者随意询问了20几名学生:“在中考不考的科目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家长没有意见吗?”除了一个同学外,学生们都说:我们家长可支持了。好多资料都是家长帮着找的。
据介绍,从上学期起,北京五中分校开始在初二年级的政治课期中考试中尝试改革,让学生自己去搞社会调查。这学期,他们又尝试在初一年级的历史和地理课中搞考试改革。
北京东城区教育局的通知中说,用素质教育的思想进行教改的探索,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从下个学年开始,全区的学校都要正式进行历史课、地理课的考试改革,实践部分要分别占20%和40%的成绩。
五中韩副校长说:“如果我们的中考、高考指挥棒也能改改,通盘考虑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里教改就更能放开手脚了。对于有兴趣的学习,学生永远不会觉得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