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校改革与教师心理健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08

      高教系统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的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种种身心失调现象,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那么,如何有效驾驭压力呢?

     首先,形成“压力免疫”。在应付压力之前,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压力应付可分为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再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应付压力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我们恢复信心。

     改革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情境,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情境的意义,我们就无法选择、修正和控制。而面对不能控制的情境,我们就会产生情绪问题。因此,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认清高校改革的迫切性,了解改革的基本思路,做到“有备无患”而非“措手不及”。

     改变认知是重要的调节策略,认知评估是情境与情绪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有些教师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使情绪也陷入低落。其实,变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再次,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这属于反应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方法。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这些策略就会成为个体的一种反应机制。

     如何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从广义上来说,应该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这种环境能促使人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与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如物质条件,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总之,做任何事情,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事实上,任何改革都必须考虑到“心理”这一层面。从狭义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针对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心理测验与调查,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举行心理讲座或座谈会,等等,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