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如何才能创造素质教育需要的环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12

  当有人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时,不能习惯这种教法的人,并不仅仅是老教师。

  某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将自己录制的一节体现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课程录像放给正在学习授课法的本科学生们看时,竟意外地发现,她的学生们对这种全新的、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不称道。他们说,这节课老师没有将最终的结果教给学生,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北京东城区的生物特级教师肖尧望在评价166中学王蕾老师的生物课时说:有人问,讲研究性学习,那学生学习的知识是老师教出来的,还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其实,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人物就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就应该是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互动来促进他们的发展,将来他们如果成了科学家,工作的重点才应放在寻求结果上。

  那位副教授无奈地对记者说,虽然我的学生们比王蕾老师还要年轻,也知道一些新的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于在接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老轨道上行走。毕竟,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是件很难的事情,而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其实,我的学生还没有体会到,他们将来面对社会,重要的应该是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北京的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讨论式的学习她在每个学期也都会搞几次。但是,这种课再好,充其量也就是日常课程的点缀,日常的课还得灌输着讲,还得答案明确。因为后面有高考管着。

  关注高考,关注考分,却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多年来留给我们的烙印。

  素质教育真的只有等到全部考试评价体系的土壤改良后才能实施?

  据教育部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介绍,成都七中从80年代末起就进行了学生学习历程个别化的改革探索。

  所谓学习历程个别化就是按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开展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有条件各展其长,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他们从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为学生创造条件,把全部课程分为数理、文史、艺体和实践科学四大类,各类均分为ABC三个档次,A级最基本,C级水平最高。所有人的所有科目都至少要达到A级,每个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决定自己在哪一类上达到B级,哪一类上达到C级,每人必须有一项达到C级。这样一来,每个学生虽然在不同科目上学习的水平不同,但却是各得其所,同时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内还学有专长,有了自信的本钱。

  陈玉琨认为这样的教学是真正面向全体的。每个人生来就有许多不同,教育当然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大工业时期批量生产的思维方式不应该继续统治21世纪的学校,学有所长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按程度分层教学,既保证了人人都合格,又使得人人都有特长,人人都有信心。陈玉琨说,这种教育与一些地方盛行的快慢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所谓快慢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教育,而是只对一小部分人负责的应试教育。不论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快慢班都只能让慢班的学生丧失自信,造就一批失败者。而自信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最大的激励。

  据了解,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正在试行一套新的评价方式———事后评价100分。评价标准通常是用来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究竟以选拔精英为目的,还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评价尺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着眼于后者,在每次阶段测验后,教师并不立即给学生的考卷打分,而是通过研究所有考卷,诊断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将考卷发给学生,并针对考卷中的弱点、问题再次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自己诊断学习的弱点在哪里,然后再修改错误,上交考卷。经过这新一轮教学,学生再次交上来的考卷基本上都可以达到100分的水平。

  陈玉琨教授对此种评价理念深表肯定,他说:通过考卷在学生和教师中间的两次往返,教师诊断出了自己的教学不足,学生也明白了自己学习中的弱点。原来完全用于鉴定教学效果的考试,经过这样一改,变成了诊断和激励相结合的全新评价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举两得。

  不论是成都七中,还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他们始终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动性。这些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处于相同的客观条件下,但他们没有因此将素质教育束之高阁,而是整个学校都在致力于尝试推行素质教育,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开展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