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万人蜂拥考托福 四人被送进医院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7-23

  “寻物:本人在TOFEL报名时,挤丢一深蓝色旅行包,内装学生证、
毕业证等物。希望知情的好心人能与×××联系。”这是本月18-
19日晚“托福”报名浪潮过去的第二天,在北京市“托福”考试报名
点、北京外国语大学操场围墙上出现的一张寻物启事。将学生证、毕
业证挤丢,没有经历过18日晚上那场“生死大战”的人,恐怕难以理
解,但经历过的人,却确确实实地体味到了那份残酷。

  “挤得简直都不把人当人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杨叶春同学谈
起18日晚在北外操场上的经历时,至今还心有余悸。那天晚上9-10点
钟时,报名的人群达到高潮,大约超过一万人。在报名的栅栏前,人
群一次次冲断十几名警察设置的人墙。许多人随身携带的东西都被挤
丢了。从18日下午4点起,在摄氏30多度的高温下,以及人群的相互拥
挤中,共有4名报名者被送进医院,许多人当场晕倒。

  以往每次“托福”和GRE考试报名,都没有这么混乱的场面,许多
考生和家长愤愤不平地说:“怎么这么混乱,这学校是怎么组织的?”

  出现这种场面的一个基本原因是人多。据估计,以往每次“托福”
报名都不过是五六千人左右,这次至少在1万人以上。明年,“托福”
考试将改“手考”为“机考”,许多学子都争搭这最后一班车;另外,
今年10月、明年1月及5月的考试,再加上今年12月和明年2月的两次加
考,共5次考试都集中在19日报名,这是人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面对“组织混乱”的指责,主办单位也感到委屈。中国国外考试
协调处“托福”、GRE考试北京地区报名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应
用英语学院副院长吴湛说,北外自4年以前受教育部考试中心委托,开
始承担起北京地区的托福报名工作。按照原有规定,到明年5月为止本
来只有3次考试,即今年10月、明年1月和5月,考虑到许多学生有搭车
心理可能会增加不少报考人数,因此增加了两次考试,即今年12月和
明年5月。至于为什么5次考试都可集中一次报名时,他说,这样做是
基于以下考虑:其一,根据GRE报考的经验,许多考生可能会将目光集
中在明年5月的最后一次考试上,将多次考试改在一次报名,考生可以
及早知道报考人数,如果5月报考人数过多自己报不上,可提早改变主
意,选择5月之前的考试。其二,许多考生往往因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而重复报名,结果造成多次拥挤,这次合并为一次报名,使这些原本
需要拥挤多次的考生只需经历一次拥挤。其三,从组织者考虑,一次
报名最多的时候可能会有8000人,按以往的做法,必须经历多次
8000人的拥挤和接待,如果集中在一次,报名的人数也不过10000人,
相对而言,这样也有利于组织者的管理和服务。

  “我们的工作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直到18日下午4点钟,秩序
都不错。”吴主任认为,混乱之初起于一批学生插队。他还认为,有
的媒体的报道起了不良的影响。如按原定时间,本来应该于19日零时
开始报名,但18日上午,京城一家主要媒体即刊出报道,称有1000多
人在排队等候(实际不过几百人),文章出来后,给考生心理造成巨
大压力,当日下午1时,排队人数猛增到数千人。

  其实考生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他说,一般每次设置的名额都能
满足需要。这次也是如此,总名额为32000人,远大于需要,也很早作
了公布。但有的考生总是担心名额不够,提前两天就带着各类生活物
品赶到学校排队。这种情况历年如此。还有,中心于5月底6月初即贴
出公告,告知报名从7月19日开始,额满为止,报名时间非常充足,但
却被误传为仅19日一天,造成许多考生因此盲目排队。

  针对许多考生提出的为何将报名点由多家集中为北外一家的问题,
“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教育部考试中心海外处的张处长说,由专
职人员来负责报名,既有利于统一表格的样式,又方便外地的考生。
对于后一点,张处长解释说,在北京报名的考生按区域可分为3部分,
北京本地生源、外地生源和海外生源。外地考生对北京不大熟悉,集
中一处,省去了他们疲于奔命的麻烦。另外,考生对机考的惧怕心理
也是不必要的。实际上,GRE改考的实践表明,计算机考试对考生来说
有更大的便利:当天报名,当天就可考试,成绩当时就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