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的过程需要掌握观察、比较、排序、分类、组合、调查、实验、推理等方法,需要具备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我们考虑到各学段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性,通过“探究型课程的设置,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学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相应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相应探究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针对低年级(1-2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特点,以游戏活动作为课程实施形式,每周开设一节游戏活动课,保证低年级课程目标达成度。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好奇心。通过自然常识小实验、趣味数学探究,培养学生凡事喜欢追问的习惯,给出有关信息数据,通过观察知道是什么,通过比较会简单的分类、汇总,通过收集家庭、班级、书本信息,会在专题交流会上进行表达。
针对中年级(3-4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单项能力训练作为课程形式,每周安排一节单项能力训练课,保证中年级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提供“背景,让学生产生问题,启发探究愿望;给予直接问题,进行开放性、多维性、思维训练;给出“杂乱无章原始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分类、归纳方法,从而学会分析处理信息的本领。
针对高年级(5-6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探究活动的能力,以小课题式探究活动为课程形式,每学期安排15-20课时,保证高年级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安排高年级的小课题式探究活动,是从问题产生→转化研究课题→课题调查、分析→提出课题解决方案过程,由一个大、小课堂相结合的问题(课外的调查、实践,校内的列题训练),来完成课题作业。小课题式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课时的安排,应采取弹性时间,在确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注意教师的启发、引导,有的课题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也有的是教师提供待探究问题的“背景后,学生从中选项列题,这样,通过小学“探究型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对探索自然、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