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乡政府截留教师工资 还让受害教师作伪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7-11

  河南省原阳县有个乡政府截留了170多名教师的40万元工资,还明目张胆地让受害教师作伪证,说他们如数拿到了补发工资。如此欺上瞒下,公理何在?

  记者日前到郭庄乡采访了这件事。去年底,河南省财政拨出专款,补发一些地方拖欠的教师工资。今年初,原阳县郭庄乡拿到了这笔钱中的45万元,可教师们直到4月11日才知道有这回事。

  郭庄乡中学教导主任郭呈社告诉记者,4月11日,乡教育办公室主任袁希秀找到他和副校长穆玉典布置说,省里补发拖欠的教师工资总共45万元,可咱乡只发了一个月的(即5万元),明天省财政厅要来查落实,你们要跟上级说钱已发到教师手上了。另外再找几名教师,动员他们同乡里保持一致,把这事糊弄过去。

  穆玉典说:“没发就没发,咋能说假话。”袁希秀说:“不这样说,欠的工资以后就别想了。”

  穆玉典找到教师鲁显科和李成军,可他们高低不去作这个证,说:“就是工资不要,也不能昧良心说假话。”

  后来在穆玉典的反复劝说下,郭庄中学的教务主任高社根接受了作假证的“任务”。

  记者找到了郭庄乡教育办公室主任袁希秀,他歉疚地说,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可乡里压得紧,不作假不行。

  袁希秀回忆说,4月10日晚上,乡里派了小车来家接他,说有重要任务。到了乡里,党委书记聂延顺和乡长牛永川告诉他,上面拨了45万元补发教师工资,这事乡里一直瞒着教师,后天省里要来检查。要从维护原阳县大局出发,不管造假还是想其他办法,要在工资账上显示,这45万元已发到教师手里了。

  在乡里的安排下,袁希秀找到乡教育办公室会计姬忠玉,让他同乡财政所的人一起,做出了补发教师工资共计45万元的假账。

  4月12日,河南省财政厅检查组到郭庄乡,走到哪里,县乡干部都不离左右。检查组的人询问了穆玉典、高社根和乡小学教师郭盛广,他们都说工资按时发了。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郭庄乡的教师派代表到乡政府讨要自己的“活命钱”。乡长牛永川竟说这笔钱是省上给乡里的“救济款”,还说给你们发了5万元算是看得起你们。

  教师们无奈之下,派代表到县里反映问题,但跑了多次,问题没有解决。

  一些教师对记者说:“如果上级没拨这个钱,就是再难,我们也不给上级找麻烦;现在这个钱有了,不但不发,还糊弄造假,我们一定要讨回公道。”

  还有一些教师气愤地说:“这边拖欠着教师工资,可乡政府却在今年春节前花十几万元买了一辆小汽车。”

  记者了解到,许多教师生活非常困难。马广华和陈松铎两口子都是郭庄中学的教师,没有责任田,又拿不到工资,时常借债度日,麦收时还到田里拾麦穗。

  睁着眼睛说瞎话,知书识理的人民教师自然不能容忍。他们决定派代表到省里反映问题。但人还没有出县境,乡里知道了消息,马上派车追他们。

  当时已上了长途客车的教师代表张珍说:“乡里的小车追着客车,在公路左拐右拐,走得像个‘S型’,险些出事故。我们一看这情况,就在郑州市郊提前下车,才把乡里的人甩掉。”

  接到教师的反映,5月8日,河南省财政厅派出调查组,在不跟县乡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到郭庄乡教育办公室查账,终于使挪用教师工资的事水落石出。

  教师的工资被称为各级政府的“良心钱”,因为这钱是教师的“活命钱”。那么郭庄乡为什么昧着良心不给教师这“活命钱”呢?

  郭庄乡党委书记聂延顺解释说,今年初,县财政局说是要给郭庄乡拨45万元,但其中20万元是归还以前欠县财政的钱,真正到位的只有25万元。乡里穷,钱紧,这25万元有20万元挪作他用,补了其他“窟窿”,只有5万元发给了教师。记者问起春节前乡政府买汽车的事,聂书记吱唔了半天说,乡政府没有像样的车,节前我们和原阳县黄河河务局商量,先借了12.3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并协商今后用河务部门在这个乡修建工程时该交的部分土地占用税冲抵。

  郭庄乡挪用教师工资引起了原阳县委的重视,县财政已借给郭庄乡30万元,补发了一部分拖欠的教师工资,目前还欠10万元。

  记者又走访了郭庄乡的许多群众,他们对乡政府弄虚作假的事十分气愤,有的群众说:“要不是上级查得实,欠的钱恐怕要不回。农村的许多事都是这样,上级想得再周全,一到基层就走样。”(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林嵬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