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今年是第一次涉足主办夏令营,规模不大,只从全国重点中学80多名高二学生中挑选了45人。
相比之下,同属北京大学的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夏令营规模要大得多。这个第九届全国中学生爱科学夏令营7月16日刚刚开营,参加的中学生人数达2000人。
北京体育大学的宣传攻势做得最为充足。因为加盟了由北京市旅游局主办的“浓绿清凉消夏游”其中的一个项目———健身休闲游,这几日,北京体育大学在京城媒体的见报率颇高。
一位了解情况的老师告诉记者,相当多的北京高校都办起夏令营。在北京大学,至少有3个以上的夏令营目前已经开营。
与旅行社组织的夏令营一样,京城著名的景点也在高校夏令营的游览范围之内,而高校夏令营独有的优势,在其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北大法学院主办的“未来法律人夏令营”为例,不仅法院、检察院和著名的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是学生们参观的景点,就连大名鼎鼎的贺卫方教授也会亲自给学生们开设一堂讲座。而第九届全国中学生爱科学夏令营不仅参观北京一系列的科学馆和博物馆,北大的重点实验室也对其开放,中科院院士当场开设讲座。
这些资源,都是旅行社所不具备的。
对中学生来说,走进自己慕名已久的高校,参加一个文化色彩浓郁的夏令营,和普通意义上的夏令营比,可能感受到的东西会有所不同。但是,高校怎么会对给中学生办夏令营产生了这么大的热情呢?
“学生到我们的夏令营来,就是来体会真正的大学生活是怎么回事。他们住在大学的宿舍,吃的是食堂的饭,看的是大学的著名景点和实验室,听的是专家学者的讲座,就连陪同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元彪老师告诉记者,有的中学给学校打来电话,希望学校能提高接待条件,比如安排有空调的房间。“我一口就回绝了他们。我们的夏令营不是让学生来享福的。我们希望在中学生和大学之间建立一条沟通的桥梁,让双方能互相了解。”任老师说。
“我们的夏令营不可能是公益性质。如果没有夏令营,我们的体育场馆资源也是闲置。但学校肯定不像社会上的旅行社挣得那么多。”体育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任元彪老师告诉记者,1993年他们的夏令营创办之初,只是单纯地想增加学生的一些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氛,培养爱科学的意识。所以学生的吃住都与普通大学生区别不大,校方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也是大学生。任老师没想到此事会派生出另一个后果:在中学生心中树立一个高校的形象,为招生工作做正面宣传。很多学生在夏令营结束之后,都立下了以一个大学新生的身份重新走进这所学校的志向。
学校的招生办特别支持夏令营。几乎每届的夏令营,招生办主任都会亲自到场。各系的热情也出乎任老师的意外。曾经有一个系主任主动告诉任老师,如果夏令营没有活动场所,该系愿意免费提供。
北大法学院的王桔老师介绍,这一次前来参加“未来法律人”夏令营的学生,都是从全国的重点中学中挑选出来的,学生只负责承担来回的路费,法学院则承担他们在京期间的一切费用,管吃管住。学校期望通过以法律为主题的夏令营,培养这些优秀学生对法律的兴趣。王老师说:“现在高校竞争这样激烈,生源是一个学校质量的保证!”
未雨绸缪,透过高校夏令营燃起的篝火,可以看到高校对人才遴选、人才储备的“放长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