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01

  “怎样找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一所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呢?”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韩启德把留学生搬了出来。他以北大为例:“校内有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他们是来学什么的?多数是中文和历史。可如果有一天,他们是来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话,这所大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

  在韩启德看来,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特色,既可以在科学上有突出成就,对人类科 技发展史有重要影响;也可以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还可以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尽管如此,一流大学综合起来还是有3个衡量指标:一,该学校一定是在知识创新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培养出大批杰出的人才;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而所有这些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流的教师。韩校长阐述自己对“一流”的理解:所谓一流,包括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对社会有一流的贡献。归根结底,必须有一流的教师。

  什么是一流的教师?目前,对北大这样的大学来说,是能做出一流工作的人,是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头人,业绩被世界公认。这样的教师,我们一般称之为“大师”。

  韩校长说,一流的大师,如季羡林教授,其学术成就不止在中国被承认,在国际上也得到公认,对学科发展起推动作用,对学术氛围的影响不可估量。他强调,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

  现在,国内的大学在这几个“一流”方面都有差距,而最重要的是一流教师的短缺,短期内这个问题似乎很难解决,这是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与国家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整体人才环境相关。

  韩校长认为,对大学来讲两个问题很重要:一个是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另一个是能否在科学的管理下,形成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