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深化招生考试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20

  高校招生考试上连高等教育,下连基础教育,横向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升学、就业和前程,因此总是被社会格外关注,成为教育的热点问题。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扼制它的负面影响,对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有了比以往更好的条件。这不仅是近几年的高考改革试点使人们对高考改革的认识、改革的内容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而且更由于素质教育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的增加,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连年扩大招生规模,使升入大学的机会大大增加。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08.4万人,1999年扩大到159.7万人,2000年达到220.6万人,2001年预计为250万人。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一番还多。与此同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也有了很快的发展,总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270万人跃升到2001年的530万人。最能表明升学竞争激烈程度的普通高校招生的录取率已从1998年的36.3%上升到2000年的57%,预计2001年接近60%。“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将按照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的要求,实现毛入学率15%左右的目标。与两三年前相比,升学竞争的压力已经大大缓解,在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省市,能不能上大学的竞争转变为能不能上好大学的竞争。总之,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改革高考制度、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指导思想、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考试次数、录取手段、选拔标准、组织、评价及监督等诸多方面。我们所说的改革,不是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的细微末节的改革,而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即按照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坚持统一考试招生为主、其他多种考试招生和免试保送为辅,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对不适应客观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

  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说,考试形式的改革和科目设置的改革都是为高考内容改革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用高考中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引导中小学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将进一步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强调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也必然要求命题工作突破“本本主义”的思维方式,不是教本本、学本本、考本本。这样做不意味着“超纲”或“超出课程标准”,而是强调在中学所学知识点范围和水平上,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高考科目设置上,将按照“既要有统一的考试,也要有选择性的考试”的要求,继续试行并逐步完善“3+X”的方案。“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的科目。根据我国几十年来高考科目变化的经验,比较各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一个共同的认识是把这三门课程作为一般性的、基础性的、工具性的课程,必须进行的考试,并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内容。“X”是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能力测试”中自行确定的考试科目;考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高等学校,参加相应的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及专科综合。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X”科目设置的选择权归高等学校,这样做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大一统”的考试模式,建立起把统一性的考试与多样性、选择性的考试相结合的新的考试模式。这一试点工作1999年在广东开始起步,2000年山西、吉林、江苏、浙江也进行了试点,今年将在18个省市进行试点。今后,将在扩大试点省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X”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近年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网上录取,使招生录取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天津、广西成功探索的基础上,去年实现了实施网上录取的省市数、高校数和通过网络录取的学生数超过了50%的“三过半”的目标。今年全国所有省区市都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明年力争实现远程化。这一工作不仅使招生工作效率提高,经济节约,而且使招生工作更加公正、公平,已经得到社会的好评和欢迎。

  从2000年春季开始,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开始了两次考试的试点工作。总体进展平稳,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使学生有多次参加考试的机会。

  为了使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包括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能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从1984年开始就试行保送生制度,还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实行加分鼓励的政策。保送生等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有些方案尽管在理论上似乎完美,但由于实施的环境并不成熟而漏洞很多。今年,我们采取了“压缩规模、严格标准、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强保送生制度的管理,变过去的“软标准”为“硬条件”,取消指标分配,变“数量控制”为“质量控制”,并且上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些措施得到了老百姓的真诚欢迎。

  高校招生录取要进一步贯彻“综合评价”的要求。根据多年实践,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坚持了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入学考核形式以文化考核为主,以及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等原则,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工作的自主权,更好地体现综合评价的要求,今后提供给高校的考生信息会更加丰富,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面试等试点。

  高校招生考试涉及到每年几百万学生的培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对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政策的调整,既要态度积极,又要行动稳妥,要一切经过试点。由于各省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条件差异很大,高考改革也有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改革不能“齐步走,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要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无论全国的还是各省市的重大改革举措,都要尽早向社会公告,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当然,改革也会有阻力,最大的阻力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和与这种思想观念相适应的习惯做法。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克服阻力,推动新一轮高考改革向纵深发展,并且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相互促进,一定会使我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达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