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学期 新变化 高校应当怎样管理学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9-11

班级的影响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变小,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在提高……面对高校学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9月5日,是清华大学迎新生的第一天。与新生报到处同样引人瞩目的是校园里的数十个社团摆开的擂台。社团的骨干们争相向新生推荐自己的社团。校园刊物《业余党校》的成员,则将各个社团的信息送到了新生的寝室。这一场景,眼下已经成了众多高校迎新时共同的风景。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一位班长对记者说,现在班级组织活动的号召力越来越小,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各个社团。张逊是电子系的学生,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却总习惯性地称自己是“清华登山队”的。上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张都和队里“兄弟”泡在一起,做各种技术和体能训练,张罗联系队里的活动,或与“山友”外出旅游。“班级仅仅是一个大家组织起来共同学习的群体,而登山队则是一个小社会。它能深深地影响其中的每一个人,比如我们从中学到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服从大局的意识、战胜自我的信心等等。”

上大学两年,某著名高校一位姓刘的同学“最大的收获来自在校报编辑部的经历”。“为了让报纸得到同学喜爱,大家绞尽脑汁。”在那里,他“学会了严谨务实,通力合作,也学会了照顾同事,宽容他人”。

有专家指出,大学校园正在发生的一个变化是,班级的影响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变小,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因为社团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走入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许多能力———如为实现目标战胜困难、人际交往等———在社团活动中都能得到培养。

不只是班级的影响和凝聚力在减弱,即便是高校本身,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也不像过去那么重大了。

继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成立并经两年运作后,今年5月,北京市教委又倡导成立了中关村路高校教学联合体。教学联合体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中关村地区周边12所高校。联合体内学校的在校生可以选修其他学校的课程,在完成课程内容和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本校予以承认。

首批确定的32门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学、现代汽车技术概论、舞蹈身体语言解读、当代中国外交、演讲学、知识产权法、金融证券概论等,旨在实现高校间教育资源统筹利用和学科优势互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姓李的同学选修了北京大学的《世界遗产》课程。他说,我想感受一下北大的人文气氛,让自己知识结构变得全面,这对我很重要。

大学生自主发展意识越来越强、自由空间越来越大,这还体现在校外兼职、校外租房等方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党委副书记邓宝山说,今年北大实招研究生3000人,为他们准备的床位只有1000多个,不少人只能住在校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龚乘龙说,宿舍里每天人来人往,不利于专心学习。很多学生在校外租房,虽然花钱多,但得到的肯定比失去的多。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宋健分析说,大学生从“单位学生”向“社会学生”转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就业导向。学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包学生就业了,学生自己也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生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二是高校收费使一些贫困学生提前介入社会,勤工助学。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趋于多元化,一些传统的价值判断已不再放之四海而皆准了。

大学生的新变化给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带来一些困惑。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教师说,以前,高校总认为自己就是管学生的,但现在有些学生不住在校内,课也不在学校上,人都见不着,怎么管?出了事怎么办?

“大学生社会化,使学校培养、管理学生的难度明显加大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办学,难度是最小的,也是最省事的,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现在,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高了,课讲得不好,有些学生就不来听了,在校园网上还会有评议。”清华大学一位系领导说。

某著名大学的一些老教授对于上课点名学生老不在的现象就表示不满:“学生怎么能这样呢?”

但记者采访中,听到得更多的是积极的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岳说:“学生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学校应该去适应这种变化,并应当想办法使这一趋势的利益最大化,弊端最小化。”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宋健认为,大学生社会化是个好现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因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否定它。就像交通工具,带来不少交通事故,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他说:“重要的是,面对新的情况,学校应该有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的看法是:“在我国,青年长期被视为社会的附属物和家庭的私有财产,其个人自主发展和兴趣爱好培育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发展,这一传统观念应该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