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说,以往的科学史研究偏重象牙塔内的研究,没有与社会的接口,包括他本人也是传统教育的产物。科学史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的,是沟通人文和自然科学的最好的桥梁,愿意读科学史的学生需要有文理皆重的潜质,但现在理科学生数量基础好却大都不会写文章,实际上是不善于表达和沟通,而一些文科学生的文章也常常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种状况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因此,从今年开始,他就在研究生中开设了写作课,同时要求所有学生在入学前的三个月中,文科学生必须学习大学物理,理工科学生必须去看哲学史书籍,以期改变这种状况。
     江晓原说,他曾在一个名牌大学作关于“武王伐纣”的讲座,当场有一个女生站起来问他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还有一次有一名学生在他谈到大学生要学点人文知识的时候,反问他说:“现在我要考GRE,要考托福,要打工,要做课题,要谈女朋友,哪里有时间去搞什么文理兼通啊?”。
     江晓原认为,文理交融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理交融显示的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否则就可能变得“有知识没文化”。这不仅仅只是在大学期间的事情,还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课题。但现在大学生们更重视的是专业技能的培训,而轻视人文素养的养成。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也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这应该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