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低龄儿童不宜提前入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9-01

小学生低龄入学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后门”,甚至改户口,将低龄孩子千方百计塞进小学读书。据某市一小学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反映,未满6岁的低龄儿童占他们班级人数的15%,甚至有的家长将4岁的孩子也送进了学堂。

    年轻父母将孩子过早送进学校,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望子成龙、成凤心切。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低龄儿童进入学堂究竟怎么样呢?

    小白白算得上低龄儿童中的佼佼者。未满6岁就已学完1—2年级的算术、语文。家长将他送进小学,开始学习还算不错,可到后来就力不从心了。尤其语文造句和算术应用分析题方面,远不及适龄儿童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逐年下降,到了3年级只好留级了。

    上述现象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低龄儿童超前入学是喜是忧,不能简单划一。少儿教育工作者指出,至少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孩子提前入学与其思维发展不协调。《学前心理学》将儿童分为先学前期(1—3岁),学前期(3—5岁),学龄期(6—12岁)。研究表明,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思维都处于具体阶段,即使是学前末期也只能是抽象思维的萌芽。孩子思维没发展到一定阶段,大人们强行让其接受暂时无法理解的事物,孩子就可能产生思维障碍,甚至会在孩子思维发展中埋下一个难以逆转的“病灶”。若不及时诊治、排除,将会对孩子今后学习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超前学习相对过难的知识,孩子的身心均难以承受。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国家教委都有明文规定及教育指导原则。对于孩童来说,过早地套上“枷锁”,强迫他们超前学习,往往可能事与愿违,会走留级重读的路,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有很大伤害,难免在其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同时还会加重学校、社会及家长们的负担。

    超前入学造不出神童。据现代医学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研究表明,学龄前的儿童学习知识是以记忆和模仿为主,随意性很大,自觉性和刻苦性较差,而且孩子的智力、性格和兴趣爱好有50%—60%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40%—50%受所处环境和教育状况的影响,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大可不必脱离实际,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