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兴起,传统大学教育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这种冲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学校园中的“阴盛阳衰”现象。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今年全美本科毕业生中将有57%是女性,而5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24%。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到2008年时,在校女大学生的人数将达到920万,而男生则只有690万;到2068年,大学校园里将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那么小伙子们都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他们正忙着赚钱。今年23岁的迈克尔·拉希姆波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1993年起就开始为公司设计网页,现在已经是著名掌上电脑制造商3COM的网页主管。他说:“如今最好的教育都是由电脑公司提供的,我的许多朋友都没有念大学就直接工作了,这太有吸引力了!”这里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丰厚的收入,迈克尔的基本年薪为76500美元,几乎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的两倍。这种情形使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相信:书中没有黄金屋,触“电”(脑)才能挣大钱。
信息产业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能使许多年轻人不必接受传统的大学教育,只需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就能得到一份收入体面的工作。计算机公司也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高中校园里有天赋的年轻人加盟。“西斯科系统公司”就在许多高中里开办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培训班,这个班的毕业生可以得到西斯科颁发的“网络主管”资格证书;英特尔公司也不遗余力地在全美高中毕业班中为它的芯片制造厂搜罗人才。这些公司对男性尤为青睐,据美国“职业训练基金会”的统计,进入信息产业工作的年轻人男性占了三分之二。
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斯蒂芬·特拉腾伯格在分析这种情况时说:“如果你以赚钱为人生首要目标,并且掌握了一种热门的专业技能,就无需再进大学深造了,其实这和许多高中生毕业后直接加盟NBA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大学中的男女比例失调对于在校生的身心均衡发展有不利影响。男生由于自恃“物以稀为贵”容易产生自大心理,而女生则由于容易在社交活动中受挫而情绪低落,这对于人生观、恋爱观正处于成型阶段的大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害的。
此外,还有一些有识之士指出,计算机公司在高中校园中展开人才争夺战有些为时过早,容易使美国人的整体教育素养下降,使一大批本来很有潜力的年轻人沦为“赚钱机器”,并造成新的性别歧视。“美国妇女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朱迪丝·斯特恩妮克说:“高科技公司正在建立一套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它能帮助男子以更高的薪水进入就业市场,而我们的姑娘们还在为一张大学文凭而苦读,毕业后不仅要偿还一笔沉重的教育贷款,还会发现她们的事业起点已经比同龄男子晚了三四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高等教育就逃脱不了‘贬值’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