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不能培养博士的学校也可能成为好学校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17

     新华网重庆10月15日电(记者 陈敏) 在重庆召开的民盟高教研讨会上,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呼吁:改革目前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专家们认为,随着扩招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也应该从学术标准向社会适应性标准变化。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认为,目前对一个学校的评价,过于偏重对学校规模、学位点、教师科研等的考核,而忽略了教学这个重要环节,这种现状应该改善。他说:“学校的好坏决不是学位点的多少能够决定的,不能培养博士的学校也可能成为好学校。对于不同的学校决不能用一个标准来给它们排座次。”他指出,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弄清楚自己学校的长处,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不要喊口号、唱高调,更不要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做得好,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他认为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应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标准。

     40多岁的费鸿俊在小组总结发言中说:“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办学目标与模式是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多元组合体,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形式,因此也应该有多样化的质量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与之相适应。”

     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也认为,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随着教育的改革而改革、发展而发展,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办学目标也有过去的培养科研人才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转变,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其中不适应的因素,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