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校合并后的新生活方式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9-04

  从清华的食堂里打一份鱼香肉丝,在北大叫一份酸辣汤,再去人大买一份米饭———如果这些都是由各个学校的名师调理,那么,这份美美的午餐或晚餐就解决了。在大学合并的今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形成。

  早些年,国内大学(主要是一些名牌大学)侧重和国外大学合作,像中国人民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而国内大学之间的合作则很少,到现在,各大学校都加强了合作。在北京首先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校合作办学。这四所学校地域相近,各具特色,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历史上就有良好的合作传统。合作办学不仅有利于各学校之间学术交流,而且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环境。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可以持证到人民大学的图书馆借阅图书,而且两校还互开了选修课,彼此承认成绩。人大97级的马小龙同学说,他非常喜欢民间文艺,但人大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现在四校合作,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他可以到北京理工大学上《中国民歌与戏曲》这样自己十分感兴趣的课。在记者问及如何看待大校园这一现象时,他说,真希望
北京能够早日出现像牛津、剑桥那样的大学校园,他目前蹲守在北大旁听,但是成绩却是不被本校承认的。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心里也有几分沉重感觉,毕竟将来毕业时还有学分要求,旁听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成绩不被承认,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学分成绩。他还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这个原因而不敢轻易跨出校门,这对大学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继上述四校之后的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陈佳洱校长和王大中校长将各自学校的教授聘书交到18位教授手中,标志中国两所最著名高校强强联合的开始。两所学校将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建设、科学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合作共建,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