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看个明了 找找教师工资拖欠的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25

  教师工资财政统发政策的出台,主要目的在于遏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的势头。据了解,我国教师工资拖欠始于80年代后期。1993年前后,由于实行工资套改,曾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拖欠状况曾一度好转,但近几年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找出造成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将有助于新的发放体制实实在在地执行。

  ◆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90年为3.04%,1992年为2.73%,1993年为2.54%,1996年为2.46%,1997年为2.50%,1998年以后虽有所增加,但仍远远没有达到4%的目标。即使按照中央确定的“三个增长”的要求,1995年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6年全国有21个盛1997年全国有14个盛1998年全国有5个省没有兑现。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不尽合理

  就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78%左右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11%左右由省地负担,由中央财政负担的甚少。由于一些乡镇财力十分有限,难以承受义务教育的重负,直接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拖欠。在采访中,许多教师问记者,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教师的工资没有拖欠,而今天在中央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情况下,却发生了教师工资的大面积拖欠。记者认为,这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不尽合理有关。

  ◆乡镇财力相对不足

  对农村中小学公办教师而言,其工资主要依靠乡镇的财政收入。但由于近几年有的乡镇财力十分有限,根本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的工资需要。如哈尔滨市宾县英杰乡,1999年全年财政收入66.6万元,即使加上上级有关财政补助,也很难满足全县公办教师全年工资和津贴总额193万元的需要。该县平坊乡,1999年全年财政收入150万元,其公办教师全年工资和津贴总额为194万元,缺口也很大。并且,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一些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如教育集资、教育费附加等将不复存在,必然会给乡镇财政增加更大的压力。而乡镇财政力量又比较弱,若没有相应的保证措施,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师工资的发放。

  不仅如此,在农村,还存在乡镇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由于乡镇财政本身十分困难,乡镇企业负债累累,一些地方不仅拖欠教师工资,还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用于乡镇企业还贷和开发新项目。采访中有校长反映,学校杂费交到乡财政所后被挤占挪用,学校连买根粉笔的钱都要不回来。

  ◆公办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不可否认,随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数的增加,目前农村中小学公办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这也是导致教师工资拖欠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大量民办教师转为公办,以及新毕业大中专学生的从教,使财政供养的教师数目大增。如湖北省房县,1990年公办教师为3592人,1999年增加到5236人;安徽省萧县,现有公办教师(含离退休)1.8万人,占县财政供养人数的82%,仅去年就有4000多民办教师转正。而据安徽萧县县长介绍,仅县属中学去年就有499人属于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吃空名”的教师。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已呈下降之势。教师队伍的膨胀,特别是不少没有教育教学能力的人员充斥于教师队伍中,不仅不利于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对于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