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报告:北京高校仅有8%教师对收入感到满意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9-10

北京是我国高等院校密集度最大的地区。在教师节前夕,北京商情咨询公司从8月6日开始,在北京随机选取了 24所高等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入户访问了400位在职大学教师,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教师队伍稳定状况。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大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但是,这项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引起社会重视的问题,如相当多的大学教师在外兼职等。

  45%的高校教师认为三年来自己社会地位有提高

  北京高校教师的月均工资收入为1321元,超过了北京市民的平均水平,但距离教师们期望的月均收入(35 69元)还差很远

  半数北京高校教师对目前的住房状况不太满意

  28%的北京高校教师在兼职

  31%的高校教师有跳槽的打算或想法

  本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发展知识经济和重视技术创新的今天,高校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5%的高校教师认为社会地位有提高,但对收入现状不太满意

  在问及三年来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何变化时,近半数(45%)的人(指本项调查的被访者,以下同)明确表示有所提高。此外,有44%的人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近三年基本上无变化,有5%的人认为降低了,另有6%的人态度模糊(认为不好说)。这一结果说明近年来政府提高教师地位的政策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受惠面还不很普遍,政府和社会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教师对其社会地位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关。目前北京高校教师的收入怎样呢?

  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87%)北京高校教师的月均工资收入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其中500~ 800元的占17%,801~1000元的占24%,1001~1500元的占34%,1501~2000元的占12 %。据此结果进行测算,北京高校教师的平均月工资收入为1321元。而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北京市职工1998年月均工资为1025元。高校教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北京市的平均水平。此外,调查还显示,在高校教师中,有42%的人表示自己除了工资、奖金和补贴外,还有其他收入。

  从心理上说,教师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教师衡量自己的收入水平在社会所有职业中所处的位置。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6%和42%的人认为教师的收入水平在社会所有职业中处于中等和较低的地位,而认为较高的和很低的教师比例都很小,分别为3%和6%。

  基于对教师收入水平在社会各职业中的位置的判断,有44%的人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有38%的人认为目前收入一般,有10%的人很不满意,而对自己目前收入较满意和满意的人的比例加起来也仅为8%。总体而言,北京高校教师不太满意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

  影响高校教师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劳动报酬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所得。劳动报酬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被社会所承认的程度。北京高校绝大多数(80%)教师认为教师的劳动报酬率偏低。这说明他们并不满意目前社会对教师的承认程度,这会使得高校教师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

  那么大学教师期望的收入又是多少呢?

  调查结果显示,84%的教师期望收入在1500~5000元之间。其中,期望收入在1500~2000元的占19%,期望收入在2001~3000元的占35%,期望收入在3001~5000元的占30%。期望收入在15 00元以下和5000元以上的教师的比例各占8%。根据该结果测算,被访大学教师期望的月均收入为3569元,比目前实际月均收入高出2248元。很显然,大学教师的现实收入水平和期望收入水平相差较远。

  但是,这个期望收入并非可望不可及。研究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了吸引和争取优秀人才,实施创一流学校的目标,北京各高校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现在,北大、清华已开始实施,预计在三年内完成。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师的能力和贡献,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师的岗位津贴,最低的300元,最高的可以达到每月6000元,月平均在 3000—4000元之间。可以预见,目前高校教师期望月均收入3569元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

  而在目前,大学教师是怎样解决现实收入水平和期望收入水平相差较远的矛盾的呢?在被调查的大学教师中,有 42%的人明确表示除了工资、奖金和补贴外,自己还有“其他收入”,而这些收入依然主要依靠自身的知识优势来取得。其中,课外讲课劳务和稿酬是两个主要的来源(获选比例分别为44%和43%),兼职收入、炒股(或投资/经营)、家教分别紧随其后,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特别是目前社会上考研热、出国热、资格取证热和再就业培训热等,使得课外讲课劳务成为高校教师额外收入的第一来源。这说明高校教师的实际月均收入远不止1321元,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整个社会的中等水平。这一判断得到了46%的被访高校教师的确认。

  53%的高校教师对住房不满意

  除了收入,住房状况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学教师的住房状况如何?调查发现,2%的人对住房状况很满意,16%的人对住房状况比较满意,29%的人认为住房状况一般,将近40%的人对住房状况不满意,还有14%的人对住房状况很不满意。总体上看,过半数的北京高校教师对目前的住房状况不太满意。对住房状况不满的主要是青年教师。

  北京高校教师的实际住房状况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教师人均住房面积为18.9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在10~20平方米之间的高校教师的比例近六成(56%)。而根据去年的一项资料,199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4.8平方米。显见,北京高校教师的住房状况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明显好于北京市民平均住房水平。

  有关教师其他方面生活的调查发现,分别有44%和34%的人对科研经费和学校基础设施不满意。对于高校正在改革的医疗、养老和职称评定制度,教师的意见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情况。37%的大学教师对医疗制度改革表示满意,也有 27%的大学教师表示不满意;16%的大学教师对养老制度改革表示满意,也有18%的表示不满意;21%的大学教师对职称评定表示满意,也有22%的大学教师对职称评定表示不满意。最令教师满意的是假期以及工作时间的灵活性。71%的大学教师对一年能有两个假期表示满意。对于工作时间灵活,有51%的大学教师明确表示满意。

  31%的高校教师有跳槽的打算或想法

  教师虽然以清贫著称,但教师也因能享受福利分房、公费医疗、职业稳定和一年有两个假期而令人羡慕。但在人才可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今天,北京高校教师队伍还稳定吗?

  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400位教师中,28%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在兼职。单凭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北京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状况,但另一项数据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31%的教师明确表示有跳槽的打算或想法。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而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45岁以下的教师想跳槽的比例(41%)明显高于 45岁以上的教师想跳槽的比例(18%)。这说明年轻教师中准备跳槽的人更多。

  将想跳槽的121人分为45岁以上的和45岁以下的两组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教师与跳槽有关的考虑主要是发展机会、收入、住房和职称,但也有一些差别。45岁以上的教师想跳槽时,发展机会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52%),分别比收入因素、住房因素高出7个和31个百分点,第四位的是职称问题(10%)。这与45岁以上的教师已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拥有固定的住房有关。而45岁以下的教师想跳槽时,收入因素已成为第一位考虑的因素(55%),第二位才是发展机会(54%),第三位是住房因素(38%),第四位是职称问题(10%)。相比之下,年轻的教师对住房和收入的考虑明显高于年长的教师,同比相差17和11个百分点。可见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更大。

  但是不管年龄大小,职称问题都是促使教师想跳槽的一个重要因素,只不过年龄大的教师更会因为这个问题而跳槽,这说明我国关于教师职称评定的改革还应再加大力度。如何吸引优秀人才、稳定高校教师队伍,如何留住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这也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目前高校也在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因而在影响教师择业的因素中,收入的获选比例高出住房近20 个百分点。但就总体而言,收入和住房已经不再是影响高校教师跳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否有好的发展机会成为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的优秀教师的首选。这一方面表明近年来高校教师收入、住房等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已经提高,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时,不仅要继续在收入、住房等“硬件”上狠下工夫,还必须重视更新和改善“软件”,通过制度创新,营造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教学环境,为优秀人才更好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养老、医疗、科研经费和科研设施都不是教师想跳槽的主要原因,提到这4个方面的都不超过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