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谈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2-23

    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王韬老师在2001年12月3日为该校高一年级八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探索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上课开始,老师首先利用视频、图片引出“沙尘暴问题”。然后从问题的严重性启发学生关注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电脑中的虚拟网站查阅资料。学生分组按沙尘暴的危害、物质来源、动力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经概括、总结后,各组派出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紧接着教师又深入一步,提出了“如何治理和预防沙尘暴”的问题,让学生们探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充分被调动起来了。最后,老师留下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为治理和预防沙尘暴这个气象灾害和环境问题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们带有问题离开了课堂。

    分析起来,这堂课有许多内容值得回味。

    对教材进行了延伸和补充。高一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一些我国的天气现象,却没有“沙尘暴”的内容。而这一现象是许多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地理现象,他们希望了解相关知识,并盼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献计献策。“沙尘暴"正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内容。

    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同时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环境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功能。利用素材库中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使“沙尘暴”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迅速唤起了他们的回忆,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而这些都是靠传统教学语言和静态画面所无法实现的。

    形成了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小组内只要有一个同学发现了新问题或新信息,马上告诉组内同学,展开讨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在这里悄然形成。

    为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确实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而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这需要教师敢于革新,勇于实践,并发扬教学民主的作风,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