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广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方案》、《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案》,广东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部署用2到3年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校园网,到2005年,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
    据业内分析,2001年是广东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启动年,今明两年各项目将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按照广东省教育厅最基本的多媒体教室配置要求:普高一般要有2个以上的电脑室,112台以上电脑;初中要有1个以上的电脑室,61台以上电脑,规模较大的要有2个电脑室;小学一般要有1个以上的电脑室,31台以上电脑。而校内网、校校通、教育局域网、城域网等大项目则意味着需要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的软、硬件产品。
    学校基础设施:初见规模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以区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实施的。因此,区教育局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绝大部分的教育招标项目是统一由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的。这是广州教育招标市场的特点之一。
    1995年,广州开始提倡电脑化教学。据白云区教育局电教站黄俊夫站长介绍说,他们于1996年设专项经费,在白云中学投资20多万,建成了一个多媒体综合教研室。这也是广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韧之初。
    广州番禺德兴小学校园网开通时,引来众多参观者。在广州,目前象这样初步完成信息化的学校只占总数的5%。
    到目前为止,天河区所属中小学共有电脑4300多台,平均每20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多媒体综合电教室63间,教师软件制作室45间,电脑网络教室50多间,有20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1999年初天河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成立了,并在Internet上开通了天河教育网站(http://www.tianhe.org.cn)。
    白云区现有20多万学生,16所完全高中都有自己的电脑室;40所初中有31所专门的电脑室;原来有198所小学,合并为180所,其中43所成立了专门的电脑室。
    黄埔区到2001年年底,全区(含厂企、民办学校)教育系统共建有综合电教平台100个(如84中、87中、文冲中学和成人中专),除部分厂企学校外,基本做到每校有一个综合电教平台;另建成多媒体电脑室共57间(如84中、87中、123中和南岗中学),各种规模的校园网络系统10个(如下沙小学校园网和成人中专及进修学校办公网),总共有计算机3240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按2000年新教学大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目前,广州市属各级各类学校共有计算机4.5万台以上。中心城区(4个区)所有中学都有1间以上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每间配备586机60台(含升级数),其中省市一级学校为2间120台以上。全市建起校园网近百个,其中大多数为千兆网。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开展,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可喜变化。
    采购思路:因地制宜 性价比高
    广州市各区根据发展程度不同,也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如黄埔区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有统一软硬件平台的教育信息网,各校作为整个教育城域网上的一个节点,能够充分应用数字化教学终端,实现教学目标及需求。
    白云区正在加紧建设白云区教育网,现在已做出演示版。三年级以上学生必开电脑课,每个学校必有专门的电脑室,可多学科共同使用。白云区的目标是:做到每校都有专门的电脑室或简易多媒体教室,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
    天河区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天河教育局的李伟明局长主张“区域性推进”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教科长张伟春解释说:“我们的区域性推进计划,不是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做,而是要搞均衡发展。天河区是从上而下做,有规范地均匀推进,不要留下信息孤岛,信息要实行区域共享。”
    几大区的主管都说要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性能最好的电脑。黄埔区教育局教学仪器管理站周锦城站长及林剑豪助理都认为:新装PC机按市面主流机种为主,基本上控制在5000元,随行就市,以这个价钱买尽可能好的电脑。同时对以前配置的一些低档的电脑,能改造使用的,也会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改造。
    白云区教育局电教站黄俊夫站长告诉记者:在选用电脑时,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他们学校在选购时,主要选国产品牌商,并且认为广东的品牌要比全国性的品牌好。对电脑配置要求与主流同步,学生机型配置中档以上的CPU,有硬盘,可联网,带服务器和多媒体软件,还要配有电脑课桌。
     资金严重不足
    说到资金,几乎所有区局都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的窘境,急需多方筹措。黄埔区教育局王淑平副局长向记者叹苦经道:“现在教育投资是实行三级管理与三级办学,谁管谁负责,谁管谁投资。区管直属的窗口学校,高中,完中和职中;镇管所属初中;村管小学。现在计划生育已初见成效,人口减少,实行小项合并,有的学校学生不多,却要配备一套教学仪器,浪费资源。现在正在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委会。各级单位根据自身财政状况投资教育,这些钱不仅用在信息化方面,还有人员工资、校舍和基础设施。每年的投入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定数,根据需要而有所调整,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没有保障。”
    天河区教育局张伟春出了个点子——“资金的来源,可以实行几个‘一点’。即学校出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贷款借一点。这个方面没有量化,依每个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而有所变化。钱能生钱,实现教育信息化后,可以通过培训学员收回投资。”张伟春强调,天河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时要分段实行,均衡发展,可先贷款或分期付款,先建设好,再慢慢还贷。
    张伟春还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个《市场机制在区域性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课题。实现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均每8个人拥有一台电脑,这也是到2003年要实行的目标。我们可让家长和学生出一部分钱,企业来担负一部分并有利可图。办教育单凭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学校、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拿10元钱出来就相当可观,我想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校方在采购电脑时,普遍讲究性价比,每台电脑价格控制在5000元左右,并且青睐国产品牌。
    白云区电教站黄站长也谈到了贷款:“资金问题,区里解决最为理想,不能解决也要提供政策便利,可以采用学校贷款政府担保分期付款的方式。一个电脑室要十几万,局里给学校补助4万,约占总投资的30%。电脑变化很快,以前的标准,三五年之后就不再实用,为了不至于永远在后面更新换代,我们在实施中,要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多是超标完成。在购买时,我们参照政府采购的形式,实行三公原则,也不硬性规定,一些学校自己有意向,也放松要求由他们自选。白云区有的电脑室还不规范,如果要做到每校都有专门的电脑教室,要大约7000万的投资,边远地区学校要建设简易多媒体教室,也要1000多万,要基本完成校校通,则大约需要一个亿的资金。”
    黄站长还补充说:“建设电脑室还有一个如何维护的问题,一个标准的电脑室一天的运行费用约为百元,如果我们向学生收费则有乱收费之嫌,如不收费则极难维持。为此我们建议人大立法收取‘信息教育费’,这在全国一些地方已有收取的先例,如果每个受益学生交50-100元的费用,则可基本维持电脑室的运转。”
    师资培训当务之急
    在采访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一个师资培训的问题。
    黄埔区周锦城站长提出:“教师队伍中缺少IT人才。特别是网络管理人才,以目前学校的职称评定和待遇水平,是根本没能力把这些人留下的,这样造成对已有网络的管理不足。网络管理人员及学科骨干教师,应是首要的培训对象,并以其为引子,带动其他教师提高应用水平,以便建成的办公网、校园网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白云区电教站黄站长也深有感触地说“电脑管理人员外聘之路很难走通,因为有能力的专业IT人才,以现有的待遇和条件很难吸引过来。最为现实的解决方式是走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路子,先建一个培训中心,然后在校员工中选取对这方面有兴趣者培训,最后让所有的教师轮流来培训。”
    资源共享迫在眉睫
    除了以上所说的资金与人员素质,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其它问题。如软件购买与资源中心建设问题等。
    黄埔区周锦城站长说:“目前没有一个有系统、有层次、集中管理的资源中心,各种资源都散布在网络上不同的地方,部分优质的网上教育资源还存在着需要收费的问题,这样就不利于教学及学生的应用,因此就影响了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层次。按目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教师的应用水平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先从老师的自动化办公应用着手,然后才逐步推进到教学应用。在操作平台、管理软件、教学软件和应用软件方面,从省到市到区,都未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特别是管理软件方面,经常出现上下级所使用软件互不兼容、一年换一个公司做一个新软件的问题,经常需要重复输入统计,造成了‘自动化办公’不自动的现象,造成投入的浪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入世后对应用正版软件的要求,按现行的正版软件的价格,显然定价过高,无论是个人或学校都没法承担这一费用。尽快建设一个规范的共享的资源中心,以适应现在大力推动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白云区电教站的黄站长还补充说:“一个好的教育网要有辖区内所有学校的资源库,可随时查询任何一所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情况。我们有关部门每天都接到大量的咨询电话,关于招生的、转学的、社会力量办学的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多是雷同的。如果在教育网上登出来让人们自己去看,就会方便快捷许多。我们教育系统内部,平时有大量的会议通知、通报和公务信件,电话有时传不到人,发出的信件常不能按时到达,如果能用网络系统来办公,还可节省大量邮费和通信费用。在设备更新方面的方面,现在普遍是重硬件轻软件,入世之后国家在知识产权上会更加严厉,这方面问题会更严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