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素质教育讨论:55%之下的冰山价值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19

     本报昨天在一版推出了关于“素质教育靠老师还是靠体制”讨论的第一篇报道之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报新闻热线接到部分读者打来的电话,他们大多数是家长,少部分是老师。一位家长说,感谢北京青年报用这么大的篇幅来探讨孙维刚老师那55%之下的巨大冰山的价值。这笔财富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

     一位姓王的中学老师在电话里和记者足足说了半个小时。他也是个数学老师,他认为孙维刚老师的成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结果,是一个优秀教师实现了他的理想。他还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该是统一的,现在出现了偏差是由于人们都追求短期目标的结果。其实,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心里都明白,只有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在竞争社会中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但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还是升学率第一。所以这个讨论很有必要,可以引起全社会的思考:什么是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是不是不要应试能力?

     张女士是一位市级三好生的家长,曾参加过孙维刚老师的追悼会,一直关注本报对孙维刚事迹的报道。

     她对记者说:“很感谢你们报社的社长和总编,拿出这么大的篇幅来讨论孙维刚老师的教育思想,使它成为社会的财富,北京青年报做了一件有益于全社会的事情。55%考上北大清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老师的做人第一教育,留给他的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而健全人格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张女士说,她的女儿虽然是市级三好生,多年有很过硬的成绩,但她发现她的品格并不如成绩那么优秀,她为此很苦恼。她认为,老师在小学和初中学生心目中比家长有威信,老师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孩子受益终生。

     昨天下午5点,记者给孙维刚老师的夫人王海亭打了个电话,她昨天一直很忙,还没有来得及细看昨天的本报。但她已经接到了好几个学生家长看完报纸打来的电话,他们说孙老师的价值终于开始被社会认识了。记者问她:您认为孙老师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她一字一句地说:“是孜孜以求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她认为,孙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他教的那些知识,而是把人类精神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最美好的情感传给了他的学生。

     王海亭女士昨天接待了好几拨儿客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编导采访她,希望为孙老师拍一部故事片;作家协会的一位作家想为孙老师写一部报告文学。王海亭对记者说:“看来大家都不是冲那55%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