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花钱买回玩掉的时间 为得高分合格也可重修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22

     “我花了将近一千块钱重修这些学分!”新学期伊始,大三学生小黄拿着上学期的成绩单对笔者说。“都比以前的成绩提高了”,小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还不都是为了出国!”

     小黄就读于南方的一所高校,一直有个愿望是拿到美国一所排名较前的大学的offer,除了为考GRE考托福忙得焦头烂额,她还对二年级不太理想的成绩耿耿于怀。上个学期她下定决心,到教务处办理了6门功课一共16个学分的重修手续。

     笔者翻开了小黄所在学校的《教学一览》,上面这样写着:“学生对学习成绩不满意,可缴费重修,其成绩可按其中的高分记载。”现在,不少高校都实施这种重修制度。在这些学校里,重修不再是不及格学生的专利,很多成绩合格但不满意的学生也纷纷来办理重修手续。

     这所高校的重修收费是60元/学分,另外还有一所高校每学分的重修标准是[(课程学分×当年本专业新生学费标准×4×0.5)/专业全学程总学分]元。重修的价格不菲。

     选择重修的人中,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是为了出国,很多国外大学看重绩点,重修了,成绩高了,机会就大;有的同学是想直接读研究生,某些院系推荐直升研究生时,依据的成绩是重修以后的成绩,这样很多成绩中上游的同学想在大三重修一些课程,做一下“冲刺”;还有的同学大一、大二贪玩了,看到师兄师姐找工作了才发现成绩很重要,于是重修,以便在自己找工作时能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也有不少学校和学生对这种重修方式表达了不同意见。清华大学教务处的袁德宁认为,这种制度鼓励学生重复学习过去的知识,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应该向前看,重复静态的知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所北京高校教务处的老师则说:“这还涉及到一个教学资源的问题。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教学资源给这些同学,这是一种资源的重复利用。”

     小黄的一个同学不赞成这种覆盖式的做法:“重修可以,但成绩单上对于原来的成绩也应有记录,应该真实反映整个过程。”

     读大三的小朱也有异议,她说:“我听说一些重修的同学开学初和学期末都会找到任课老师,告诉他们自己是花了很多钱重修的,自己正在申请出国。老师一般都‘通情达理’,给成绩的时候不会为难他们。还有的老师考试试题不变,重修的人轻车熟路,临考时有针对性地准备,就拿A了。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

     清华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则表示支持这种重修方法。他说,就像托福考试算的是你几次考试的最高成绩,因为它是水平考试,人的水平经过努力是可以提升的,这种提升应当得到承认。而在清华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实施这种重修制度的学校对此怎么看呢?一所实施这种重修制度的高校教务处副主任则表示,过去“一考定型”的考试制度,方式单一而机械,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旁的另一位老师忍不住插言:“按高的成绩算,还不都是为了学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