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北师大率先自设本科专业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02

      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在日前教育部正式批准国内6所大学拥有自主权后,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做出快速反应,召开“自主设置专业工作交流与研讨会”, 成为首家公开向社会全面介绍专业设置情况的高校。

     宽口径培养人才、新专业亮相

     宽口径、厚基础将是人才培养的一个目标。为此,今年北师大将在校内部分学院开辟几个专业调整的“实验区”:在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生命学院、化学系等院系,不分专业而是按大学科门类招生,前两年打通培养,后两年双向选择专业方向。加强通识教育,在去年大理科实验班的基础上,今年将办大文科实验班,夯实文史哲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打通培养,这些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按市场所需,打造新专业。2002年,学校利用心理、经济、管理学科条件首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拟在整合经济、中文、体育、影视艺术等学科力量的基础上,设置新的体育经济与体育新闻专业,并于今年起开始正式招生。对应若干新举措,北师大开始做起“加、减、乘法”,教务处副处长葛岳静解释说:“拥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后,对于现有的部分专业要进行适当调整。合并相近专业,学校要做‘加法’,招生情况不好,就业形势不良的专业要做‘减法’,不同专业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更新的专业出现,这是‘乘法’。”保证专业建设,学校设置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新建和优势专业改善办学条件,整合课程资源。

     办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开发“精品本科”

     突破单一的“师范”概念,办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大学将成为北师大自主设置专业后新的起跳点。

     自主设置专业对北师大的意义比对其他6所高校更为重要。钟秉林认为,师范院校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部分院校要适时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而自主设置专业,无疑给了转型期的北师大一个自由广阔的操作空间。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培养该怎样进行?开发“精品本科”成了该校教育学院的一个新方案。副院长檀传宝介绍说:今后学院将专业选择和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同时采取分段培养的模式培养本科生。整个本科课程体系将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

     启动国内首家校园“听证会”制度

     即将列入今年招生计划中的新专业都经过了“听证会”的考验。去年年底,北师大开始尝试“听证会制度”,成为国内首家启动这一民主制度的高校。记者注意到,除了教学质量的相关负责人,学生、经济界、法律界、企事业界的专家作为专业设置委员会的主体外,优秀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参会,对学校的大政方针建言献策。主抓教学的副校长董奇认为:“成立专业设置委员会,对社会人才需求做出及时分析,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学科专业体系,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各项工作之间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