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讨论教育,但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成败,必须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接受检验;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经常也会成为引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特别采访了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等IT界人士,请他们对“人才”和人才的素质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不能代表谁,但他们对人才素质的看法,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我们刚刚接到中央教育研究所教育综合改革丛书编审、《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丛书主编纪秩尚先生以平信方式寄来的讨论文章。出于对素质教育问题的关心,纪先生对本次讨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这样的过誉,我们视做鼓励和鞭策。而我们更看重的,是纪先生作为研究素质教育的专家对本次讨论所涉问题的分析和阐述。
     素质教育是一个大而且深的课题,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愈发感到问题的复杂和重要,都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想。希望这次讨论能给今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提供一点启发。
     搜狐张朝阳: 诚信是最重要的素质
     最不能容忍的是“对公司没有长期的承诺,把公司当成跳板”的行为。“因为互联网本身就存在一个浮躁的问题,存在不想通过努力就获得很大的回报的投机心态。”
     在互联网公司任职是公认的前卫职业之一,最需要与众不同的脑瓜。而记者发现,互联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却没有太多“前卫”的因素,相反,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们对人才的看法反而比较传统。搜狐公司CEO张朝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员工素质,不是满脑子都是新想法,而是诚信。
     诚信是一切的基础 张朝阳说:“诚实可靠、不说假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这是原则问题,那种损公肥私的习惯尤其要不得。比如说报销办私事的出租车票、报销与公司没有关系的饭局等等,尽管是小事,在搜狐来讲我们认为是大问题。”“搜狐现在能够留下来的人、被搜狐委以重任的人,首先都要过了诚信这关。有的人离开了可能就是诚信这关没过。”对此张朝阳似乎很有感触。张朝阳最不能容忍的是“对公司没有长期的承诺,把公司当成跳板”的行为。“因为互联网本身就存在一个浮躁的问题,存在不想通过努力就获得很大的回报的投机心态。”
     “要把工作当回事儿” 另外,张朝阳认为敬业也很重要:“就是要把工作当回事儿,把自己未来的发展严肃地看待,这样你才会抓住机会,不会放过机会,上进心就会强,工作就会投入。搜狐很重视对员工业绩的考察,完成的好的员工会得到提升的机会,中等的也可以保住工作,较差的就会被解雇。”
     谈到美国老板的人才素质观,他也谈到了诚信的问题。“肯定有一点,那就是老跳槽的人是不能用的。而且在美国有很完善的个人信誉记录,不可能说你在一个地方干了不好的事情,到另一个地方就能‘东山再起’,你以前干的事情别人也不可能不知道。”张朝阳介绍道:“美国人也特别看重人的诚信。美国有一套简历系统,他们很重视‘参照检查’,‘参照检查’就是向第三者核实求职者简历的真实性。你必须在你的简历中给出几个联系人,证明你在简历中叙说的经历和成就。如果第三者不能作出公正真实的评价,那么他的个人信誉也会受损。如果你进入企业后被发现简历有不实之处,那马上就会遭到解雇。这是美国社会对诚信的一个极端的要求。这样就会使社会上的人都老老实实地把事情干好,而不是处于投机的状态。”
     另外,张朝阳强调:“第二点就是经验也很重要。在美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很难找到工作的。美国的学生都非常重视假期打工。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工作经验,而且可以熟悉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也会得到同事的推荐,没有经验就找工作可不行。”
     ■文/本报记者金磊
     摩托罗拉人力资源经理邢林: 摩托罗拉看重什么样的人才?
     第一个“力”,也就是眼力。就是要求员工要能高瞻远瞩。第二个“力”,是魅力。要求员工要有能跟同事、上级、下属和周围的人形成和谐的团队的能力。第三个“力”,指的是魄力。它要求员工要有判断力,要有迅速思考和作出判断的能力及缜密的思维。第四个“力”,是执行能力。它要求员工做事情要有计划性,能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要有前瞻性。
     作为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的集成通讯和嵌入式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厂商,摩托罗拉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考查从招聘开始就有着一整套严谨而开放的体系。摩托罗拉到底看重的是具有什么素质的人才?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邢林女士介绍说,除了必备的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外,摩托罗拉用人的独特之处在于看重人的行为方式,这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体现为四个“力”:
     第一个“力”,也就是眼力。通俗地讲,就是要求员工要能高瞻远瞩,看问题看得远,不仅要能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了解行业趋势,了解竞争对手,要有远见卓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同时还要知道怎么做,要善于作计划和远景规划,此外,还要有创新精神。
     第二个“力”,是魅力。邢林女士解释说,这主要是对一个人情商的评价。它要求员工要有能跟同事、上级、下属和周围的人形成和谐的团队的能力,要有能量,充满活力,有激情,有劳动效率,不会让人合作起来觉得无聊。
     第三个“力”,指的是魄力。它要求员工要有判断力,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同时要有迅速思考和作出判断的能力及缜密的思维,还要有刚毅果敢的精神。这个“力”其实是对一个人智商的要求。
     第四个“力”,是执行能力。它要求员工做事情要有计划性,能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要有前瞻性。
     ■文/本报记者 于姗姗
     金山软件总裁雷军: 学习能力最重要
     高科技行业里的从业者都很聪明,没有一个笨蛋,因此必须是勤奋和有学习能力的员工才能够超越别人。
     人才是阶段性的,有人能够在公司长期发展,就是说他能够跟公司发展速度一直匹配。
     学习能力和勤奋是我们最重要的择才标准。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通用软件公司之一,金山的目标是打造个人消费软件帝国,即做国内最大的通用软件公司。在金山,一直强调一个价值观:创新,学习,客户,结果,诚信。这也是金山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IT产业或者更准确的划分应该是软件产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尤其是中国的软件企业,面临一个在不断成熟、不断发展的大环境,因此,学习和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金山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还有一个勤奋,因为高科技行业里的从业者都很聪明,没有一个笨蛋,因此必须是勤奋和有学习能力的员工才能够超越别人。
     对于企业来讲,客户、结果和诚信都是基本的必须要求。说起来,这些要求都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但在工作中,这些基本素质是和专业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一个软件工程师,是要把上面的几点结合起来才能做出优秀的软件,才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带头人。金山希望创造一个培养在各个方面的宗师级人物的环境,鼓励每一个人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第一。
     技术立业是金山公司长期抱定的发展理念,而由此产生的则是技术人才在公司的重要地位和随之而来的独特的“程序员文化”。金山是国内优秀程序员最集中的地方,从软件工程师经常光顾的“程序员”网站做的一项调查就可以看出,在软件工程师最向往的企业排名中,金山远远超过其他公司,排名国内公司第一位。优秀的程序员在金山是最“牛”的一帮人,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成为大家攀比的标准,工程师之间的技术较量和相互切磋使得金山十多年来培养了一批中国软件业的技术精英。
     金山还有一点比较独特,公司员工中来自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并不多,但是名牌高校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金山的员工也完全具备。金山公司每年都要招收很多应届毕业生,公司不一定要求他们有最优秀的学习成绩,但一定要有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灵性和悟性。在金山公司有很多这种例子:他们毕业于普通高校,但是做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公司中提拔很快,担任了一些重要职位。
     员工要跟公司同步发展,这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能否跟得上公司的发展,如果跟不上可能就会被辞退;其次,公司能不能跟上员工的发展,员工走得太快,也会有人离职。所以人才是阶段性的,有人能够在公司长期发展,就是说他能够跟公司发展速度一直匹配。
     ■文/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雷军
     学习孙维刚老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至今,素质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进展,可以说一切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是素质教育的成果。
     “应试教育”的特定含义是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教学和学生的惟一标准,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办学惟一目标,以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措施和方法施教……
     关于学习孙维刚老师的精神和经验,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应当全面总结,大力推广,掀起一个扎扎实实地学习孙老师的热潮。
     《北京青年报》开展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讨论受到普遍关注。不仅问题提得好,有启发性、探索性:素质教育靠教师还是靠体制?实际上是既靠教师又不全靠教师;既靠体制又不全靠体制。还要靠理论界、舆论界的正确导向,更要靠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靠领导组织培养;体制改革(包括操作制度的改进)靠领导组织实施。该讨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明示,又含暗题。从而激发出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热烈态势。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因为这次大讨论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全局性问题。
     ■素质教育探索历程回顾
     素质教育实施10年来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中小学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总结推广了湖南汨罗市和山东招远市的经验,开始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受到各类教育有识之士的重视。第二阶段是从“全教会”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至今,素质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进展,可以说一切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是素质教育的成果。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教育观念和具体操作的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中小学因受“应试教育”错误思想和做法的干扰,挥之不去,困难重重。而孙维刚老师却冲破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开拓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这个背景既有理论探索的引力,也有情感激励的动力。
     从已看到的九期(现已进行到12期)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敬佩孙老师的奉献拼搏精神和探索创新智慧。特别是学生和家长,认为成功的素质教育主要靠好老师。而许多教师(包括校领导)在崇敬孙老师的同时,对其经验的可行性却持保留态度,认为孙老师的成功只是个特例(个案),用生命取得的成功(说他是累死的),多数人做不到,难以普遍推广。可敬而不可行。结论自然是素质教育主要靠体制改革。
     如何改?在进一步的讨论中(包括专家们的意见),涉及到深层的理论、观念和实际问题,也出现了不同意见,但都未提出明确的、中肯的改革办法。原因何在?主要是对什么是素质教育缺乏共识,对“应试教育”概念不清,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未抓住要害。
     ■应试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
     有人把“应试教育”和考试等同,认为考试不能取消,所以“应试教育”就不能否定。还有人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前者包括在后者之中。如此说来素质教育岂不成了大杂烩?“应试教育”和考试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画等号!“应试教育”的特定含义是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教学和学生的惟一标准,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办学惟一目标,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以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措施和方法施教……等等。
     “考考考是教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就是“应试教育”的本质写照。这种弊端不仅表现在中考、高考的前前后后,更严重的是,许多学校、区县在日常(期中和期末)考试后的分数名次排队中:各班排,年级排,学校排,区县排,并开会(包括家长会)公布之。层层排队,造成层层压力(作为晋升和评优的依据)。对学生、教师、学校造成了持久的压抑,危害多多。把他们长期拴在为分数而奋斗的战车上,何谈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个性志趣的发展?这正是教育部多次强调“减负”却收效甚微,甚至越减越重的关键所在!据说教育部曾三令五申,禁止各类分数名次排队,为什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分数名次排队的错误做法,属于什么体制?能称为一种体制吗?这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教育操作行为的扭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和羁绊。
     舆论界的一些错误导向也助长了“应试教育”的社会生命力。前面提到的弊端往往成为报刊的宣传资料。每年的高考状元,考上重点校、名校,特别是清华、北大的人数,成为热点报道,都有负面影响。以最近发生的孙维刚著作的书名被篡改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原书名是《为人民成才》,正体现了孙老师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而编辑却改为《55%是怎样考上北大清华的》。且不说这是侵犯著作权的违法行为,单从教育思想来说,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
     ■学习孙维刚老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于学习孙维刚老师的精神和经验,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应当全面总结,大力推广,掀起一个扎扎实实地学习孙老师的热潮。我和孙老师曾多次接触交谈,并请他到几所学校作报告。他说:我的经验并非一步到位,是在不断更新观念、探索实验中取得的。
     孙维刚还说,实验班的成果也不是我一个人创造的,是各科教师团结合作,并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学生集体形成的勤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和自立自强的研究式学习的主体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22中领导的支持和教育环境的改革风气都是有利因素。他是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善于综合创新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相结合的现代教师典范,也是教育改革的乐观主义者。见贤思齐,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必获成功。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次大讨论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既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观念问题,也有亟待解决的实际操作问题,又有现实可学的光辉榜样,大讨论促进大交流、大学习、大总结、大反思,边探索边改革,必将获得大提高、大发展、大丰收的累累硕果,把素质教育全面推向新阶段。 纪秩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