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成绩稳步下降 作为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22

     看完俞教授的信,我心里特别难受。看到有的学生大三了仍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清楚,我相信,俞教授写那封信时的心情绝对不会平静。

     正如信中所言,这种情况不只是“偶然的个例”,而我们(包括学生和老师)也早已对此心照不宣。经常看到某老师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授课,而台下却只有20来个学生,且还有的小声交谈,有的专心看别的书,这时,我很为老师难过。

     但学生成绩“稳步下降”的原因尽在学生吗?当前大学里不少老师采用的是“笔记式授课法”:老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的重点则全来自于笔记,使学生形成了一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方式。试想,这种学习方法如何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呢?

     进入大学以前,大学生活在我心中是那样地浪漫与神圣。可走进它时,却发现它并没有理想中那么美好。我是学中文的,课程相对比较轻松,这却使我们专业的学生陷入了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之中,整天忙来忙去,却感觉毫无收获。于是,有的同学便沉湎于上网、打游戏;有的同学便流连于“伊甸园”……

     曾经,我是那样地痴迷于文学,当一名作家更是我一直追逐的梦想。但在现在,我却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与外系同学聊天,我自豪地告诉他们我是学中文的,可他们却一脸的迷茫与不解:“中文都学什么呀?整天看小说?毕业后你们都干什么呀?”我不由地一怔,是呀,我也说不清楚。又想起了上次参加的一个人才招聘会,我看到中文专业的出路一般都是文秘方向。可好多单位都问:“交际能力强吗?会操作电脑吗?有实践经历吗……”一连串的问题令我不知所措,一个老板更是“一针见血”:“现在中文本科证书还不如全国秘书资格证书好找工作呢!”于是,心一下子沉了下去:那我们所学的文学史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还不如秘书学那样的课程吗?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大学生成绩与实践能力哪个更重要的讨论文章。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学业平平但实践经历丰富的毕业生一般比学业成绩优秀但无实践经历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有的学校也对此持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多用人单位都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要求的是“来了就能上”。“公司垮了,毕业生再有潜力又顶什么用?!”一公司老总更是直言不讳。

     于是,好多大学生们便致力于为就业做准备:有的努力地过级考证,想以此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能力;有的报考高自考,争取第二学位;还有的则四处奔波,搞推销、跑业务、增加实践经历……而对于自己最该学好的专业课,却满不在乎地要求“六十分万岁”。

     更有同学因此耽误了学业仍不后悔:学业,工作以后还能补,但如果仅仅因为没有证书或实践经历而丧失了工作机会可就太不值了。

     我很理解俞教授写那封信时的心情,但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能够背负起社会与学校赋予我们的期望与责任吗?因为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现在,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