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信息 手段贫乏
     大学生们反映最强烈的还是获取信息的手段还过于贫乏。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小陈说:我现在正参加TOFEL考试,非常需要最新的消息,可我们宿舍没有网线,外面网吧也很少,每次去的时候总是满员,很不方便。人民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说:我们宿舍可以上网,但是网络经常不通,偶尔通了,那速度可真够慢的。我是从西安过来的,西安600人的网吧很常见,可在人大周围要找一个大网吧可就难了。
     网络有限,电视同样还不普及。很多大学生觉得宿舍里应该有电视和闭路线。尤其在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缺乏这种信息手段简直“无法忍受”!像申奥揭晓的时刻、入世的签约仪式、朱总理每年的答记者问、世界杯足球赛都会吸引大学生提前几天就到处打听:“哪里有电视?”有的宿舍干脆自己“武装”自己,买台二手电视,然后偷偷架上天线,看尽天下大事。
     目前,虽然上网的大学生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宿舍里电视、网络都具备的高校还是寥如晨星。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渴望利用最方便的工具来学习,渴望见证、参与种种重大事件。但网络、电视的缺乏影响着他们获取信息的广度、速度与深度。
     想要自习 地点难觅
     高校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学,但很多大学生纷纷抱怨:想要自习,但是地点难觅。
     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位坐在室外看书的同学说:你别以为我喜欢在这春暖花开的室外看书。只是找不到自习的地方才来这儿凑合着,看书总是时不时地要写写字,可这儿没有桌子,很不方便。但白天可以自习的地方实在很少,几乎都用来上课了。人民大学的王同学说:虽然宿舍里也可以自习,但是总觉得缺少氛围,而且,一会儿电话响了,一会儿来个人敲敲门,很麻烦。可是其它能自习的地方实在不多,有的教室经常用来开办讲座,或者被社团、班级搞活动占用。即使自习的人已经坐满了教室,也必须让给他们。我有时一个晚上会被驱逐四五次,辗转几个教室。有时实在被赶的没耐心了,也再难找到自习的地方,干脆不自习了。
     在北京市及外地的几所学校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找不到自习教室的问题。高校扩招已经几年了,学生增加了不少,但是比较起来,教室的增加就跟不上趟了。高校在接纳了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该保证他们入校后的学习条件,以确保教学质量。
     校园安全 还需加强
     学生对校园安全感的缺乏,更使问题复杂了。采访中,部分大学生表示:对校园里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保障还比较担忧。
     自行车是大学生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但自行车买来搁在学校后,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丢车阴影。买的车稍新一点,总是接二连三被偷。倒霉的学生甚至一天丢两辆车。车锁再高级,也奈何不了盗车贼。北京理工的一位同学特意用摩托车专用锁来锁自己的自行车,可令他目瞪口呆的是:第二天,停车的地方只剩下一把锁锁着一个车轮,自行车的其它部分已经不翼而飞!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同样是大学校园不可忽视的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同学说:“我们学校东西两个校区由地下通道连接。图书馆在东区,我住在西区,因为地下通道发生过打昏行人抢钱的事,晚上回去的时候就很害怕,有时又找不到同伴,就不敢去图书馆了,要是学校晚上能在那儿安排保安,我们就可以安心的上图书馆了。”武汉一些宿舍在校外的学生则认为,晚上回宿舍的必经之路,有的灯光昏暗,有的路段根本没有灯,而且路面凹凸不平。要是遇到阴雨天,一个人就不敢去学校自习。同学们很想学校改善这段道路的条件,像增加路灯数量,修理坏灯,把这段路修平坦,让同学们来去学校更有安全感。
     “我们经常没水喝”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日用热水(包括饮用水)都是由学校的锅炉房统一供应。一些高校的供水时间一天为三个小时左右。如果错过了这一时间就没有热水提供了。教学楼供水是同学们觉得最需要改进的,绝大部分学校教学楼没有为学生提供开水的地方,偶尔有的学校又常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
     武汉某校赵同学说:“我们学校每天供水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因此大家经常用‘热得快’烧水,尽管学校规定不能在宿舍用‘热得快’。很多同学都会拎一个大水壶去上课,尤其是整个白天都在教室自习不回宿舍的时候。有栋教学楼的管理员主动给学生提供热水,这栋教学楼就成为同学们自习的首选。”
     吉林大学唐同学说:“我们几栋教学楼共用一个很小的供水地方,那儿总是排很长的队等水,还经常没有提供。而且我们这儿冬天气温很低,气候特别干燥,身体缺水,从宿舍带热水,到教学楼都变成冷水了,根本不敢喝。要是教学楼多几个供水的地方就好了。”有意思的是: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就明确规定:“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对大学生而言,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校园里的吃喝住用都与他们休戚相关,任何缺失都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不便。学校在完善校园设施时,很有必要听听学生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