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
|
|
|
|
|
山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接轨综述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山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接轨综述
山西与高考改革有不解之缘。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和坚决支持下,山西晋祠会议结束了交白卷也能上大学的历史,标志着尘封已久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20年后,又一次晋祠会议在山西召开,全国高考“并轨”改革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20周年的活动同时进行,拉开了中国高考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面向新世纪的改革
——山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接轨综述
□本报记者 高耀彬 特约记者 贺 斌
1996年,山西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高考“并轨”改革,2000年又在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承担了与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两改接轨”任务,这为全国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搞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使两项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山西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按照原国家教委的布署,从1997年起,山西、江西、天津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试验。与建国以来历次颁布的中学或高中教学计划相比,新的课程计划发生了重要变化:
——普通高中由初中教育的延伸改为确定了独立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新课程计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普通高中独立的培养目标,把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具体化。
——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课程改为学科和活动类课程相结合。新计划对课程类型、科目设置和修习方式、课时总量等进行了通盘安排,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层次性、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
——课程管理形式由国家统一改为中央、地方、学校三个层次,实行三级管理。地方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当地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置任选课和活动课程,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课程安排由统一要求改为根据不同条件和办学模式的需要具体设定。各种不同模式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课程安排。
从接受任务着手准备开始,三年多来,在教育部和省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山西省教委坚持“一个核心、两个结合、三个保障、四个环节”的工作思路:以全面落实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课程改革的“科研”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典型示范和面上指导相结合;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抓住规划、试验、检查评估、总结表彰等环节,从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制定方案、培训评优、开展科研教研、提高教学效益、开发学校课程、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工作。在这种工作的指导下,山西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教育观念转变上,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主体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想目标开始确立。
——课程改革中单一的课程结构被打破,通过开设活动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使课程结构趋向合理,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始得到重视,研究性学习得到体现。
——在教学改革中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中校长和教师普遍受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广大校长和教师的科研意识、成果意识和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专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得到空前的重视。各地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办学理念逐步更新。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综合与特色模式的学校已成为大多数学校努力的目标,并有了成功的实践。
此外,在课程管理和评价方面,结合活动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的开设,有的学校已开始试行“学分制”,探索构建与新课程计划相匹配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统一认识,“两改”接轨
作为联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高考一方面要服从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对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与新一轮高考改革在目标趋向上高度一致,即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标准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指向一致,即增加应用性、能力性和综合性。这“两个一致”为“两改接轨”提供了基础。实行“3+X”方案对于推进课程改革至少有以下好处:
“3+X”方案将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动力机制。“3+X”题型结构和内容上的变化将给以往僵化固定的课程内容设计带来突破。它强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和功能,建立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网络,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这些也都是课程改革所坚持的方向。
“3+X”方案有利地促进了学校办出特色,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伸展的空间和制度上的保障。
“3+X”方案有利于学校课程的建设,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方案将逐步把中学所学的学科科目全部摆出来,由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性质、层次、专业特点、生源情况等来确定选考(加考、兼考)科目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考生也将从完全固定的高考科目中解放出来,根据自己的理想、志愿、水平、专业知识能力基础以及特长、优势去修习课程、选择教育、发展个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山西的经验证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高考改革奠定了基础,高考改革为课程改革提供契机和动力机制,高考改革将成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外驱力。实施“3+X”方案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今年山西省教委本着积极推动改革的态度,提出了高考改革方案,经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同意进行高考改革的试验。“3+X”的“3”是指必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X”是指由高校根据专业设置、自身特点的要求,从理、化、生、史、地、政6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1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所报志愿,参加高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其中“3+综合”将成为“3+X”的主体形式。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试题的比例基本上是80∶20;综合科目内学科的比例不作明确规定,原则上是根据新课程计划的授课总时数比例(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山西试卷的学科比例应当是:理科的理、化、生分别约为41%;34%;25%;文科的史、地、政分别为40%;30%;30%)。学科内部的结构比例不做考虑,不强调学科知识的覆盖面。试题适当降低难度,难度值从0.55改为0.60。题型中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不再设制似是而非的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中各学科已采用过的题型都适用,但一个材料即一个问题情境下提出多个问题的形式成为重要形式,题量适中,150分钟的考试试卷,原则上命制35-40个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在120分钟内完成。
试题编排采用板块式组合,尽量考虑同一学科集中编排,避免造成考生的思维障碍或不必要的干扰。
综合科目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000年高考综合科目考试首次露面,收效良好,“两改接轨”实现了平稳过渡,综合科目考试实现了初衷——
1.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不仅是跨学科的试题体现了综合,学科内综合的要求似乎更高,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几乎找不到。
2.试题突破了以往以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范围的限制,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体现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引导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不是简单的再认再现,考知识也主要是检测知识运作的能力。所涉及的知识由从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呈现转向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所强调的能力,从主要是学科能力转向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文科跨学科试题,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3.加强了题目的开放性,注重考查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评分标准中出现了“考生如言之有理也给满分”、“考生如就其一点进行深入论述,可酌情给5-6分”等办法,这无疑将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试题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强调人文精神,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台湾问题、西部开发、中东问题,甚至还有结合山西经济发展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重视实际,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有助于克服目前高中教学中“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
综合科目考试是一个创造,打破了单一学科一统天下的局面,其贡献将被载入史册。
当然,命题是一项遗憾的艺术,应当说,尽善尽美与命题无缘。在短短的时间内,由过去的命制一套题,变为同时命制6套甚至是7套题,试题难免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教师和考生的反应主要有:体现创新不足,绝大多数试题仍是一个问题情境,分科设问,真正要求知识重组的试题不多。主干知识涉及不足,覆盖面过小、有些知识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如历史学科试题中新民主主义内容只占20%,社会主义阶段的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对高中教学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物理大纲规定,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电磁波占总授课时数的20%以上,其中磁场、电磁感应是重点知识,但在试题中未能涉及。有些学科偏离大纲或者是偏向初中,如世界地理部分的酸雨分布区一题,大纲未作要求,教师们未免有些担忧。
对综合考试赋分的意见表现在部分高校在录取时对分数减少很敏感:综合科目赋分由原来考虑的300分降到260分,使总分750分降到710分,影响了高校录取的积极性而导致在山西的招生指标压缩。有些高校表示:我们学校从来没有录取过500分以下的学生。
对“3+X”高考改革的展望
走出综合,再来审视“3+X”方案,从山西的科目设置来看,缺少选择性:“X”=“文综”或“理综”,在确定的科目设置模式下,说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但高校实际上并无选择的余地。部分重点高校认为,“综合”难以考出水平,区分度小,学科专业基础与个性体现不够。因难度降低可能会影响区分度,从山西与浙江、江苏的试卷难度分析来看,随着参加的省份增多,这一问题可能会越来越突出。从高中学校管理者的担心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管理评价时学科责任不明确,将可能造成责任心降低,而责任心降低可能会出现“南郭先生”,导致学科教学质量下降。
“3+X综合”作为“3+X”的一种过渡形式,从操作的进程看,如不及时调适,可能会形成新的模式化或单一形式。
一项关于科目设置的调查显示,希望维持“3+文综”或“3+理综”不变者为29%;赞成“3+大综合+1”即广东模式者占32.5%;建议采用“3+文综+1(政、史、地)”或“3+理综+1(理、化、生)”形式者为22.5%。这一结果说明,尽管受“求稳怕变”心理的影响,希望维持“3+文综”或“3+理综”不变者也不到30%,而希望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者则超过了70%。
(12月20日4版)
中国教育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