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测试的目的在于鉴定考生高中阶段所学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防止偏科倾向。根据这个指导思想以及2000年和2001年广东省“大综合”试卷的特点,在今后的综合科目学习和备考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考综合考试要以学好各单学科知识为基础。现时的教育方向是既要学生具备现代的综合能力,避免过早分科带来的知识面偏窄、科学意识淡薄、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又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而,针对综合考试,不能完全依靠增加综合课程的形式来应付。应在平时政、史、地、理、化单科学习中打好基础,多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虽然综合能力测试中各学科知识的覆盖面小,但综合测试的目的,决定了综合测试的命题不可能局限于某几个知识点。因而在单学科的学习中应注意学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注意主干知识内容的学习,学习各学科特有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由单学科的融会到多学科的贯通。
注意掌握好各学科的深度和难度,应以单学科会考的要求为参照。考生的知识面则应适当拓宽一些,多尝试用所学过的知识去理解、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看课外书籍,扩展自己的视野。
2.学习观念和方法要作相应的转变。首先,综合考试导致学科知识的学习走向综合化,这意味着在学习现有分科知识时,不能把它们看成孤立的体系,要设法在各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对所学知识要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其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做到文理并重:既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形成。再次,综合科目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3.确立“大学习观”,注意学科间的渗透,思考和完成一些综合性的“主题作业”。
为体现学习的开放性和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和要好的伙伴组成学习小组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和完成一些“主题作业”:围绕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或一个专题,如“保持健康”、“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温室效应”、“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垃圾的处理”、“开发大西部”等专题内容,把所学的几门学科的知识组织、调动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主题作业”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与生活相结合;二是注意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三是作业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学生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分类、测量、实践等活动,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4.从2000年和2001年广东省的“大综合”试卷中我们明显看到:综合考试在试题设计上比较注重应用性、能力型题目,应用性题目往往涉及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片断;综合考试在命题上更加注重对考生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及备考时,除加强知识的应用性指导外,还应给出某一具体问题,如围绕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亚洲金融危机、反腐扫黄、WTO、中华民族的复兴等,让学生进行剖析,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能力点(理解、比较、分析、判断、应用、实验、自学能力等)分解到题,在相关问题中落实对不同能力的考查。
《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1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