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告诉我,童年的美好在于可爱、纯真与质朴。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情不自禁为小豆豆的纯真可爱且又勇敢不比的冒险击掌——她飞身跳入只盖有报纸的粪坑,与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损伤耳朵,历尽困难帮助生理有缺陷的泰明爬树看风景……,这样的趣事在书中俯拾皆是,于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跃然纸上,使人产生温暖般的感动。我知道,这种感动源自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也许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童年的影子。”因此,可以说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
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惟其如此,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样,对个性极强,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里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于勒令退学的小豆豆,巴学园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在巴学园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使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待人,怎样做人。巴学园作为一所学校成功在于,当别的孩子说,这个学校是破学校时,孩子们一起喊:这是一所好学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爱心的施予者。当小豆豆与巴学园校长初次见面时,在校长办公室,她一口气对校长讲述了长达4小时关于自己的故事,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孔,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时不时发出由衷的感叹,此情此景,没有一颗爱心是无法想像的!如该书作者承认的那样,倘若在童年她没有遇到小林老师,那么,她的人生轨迹不会如此绚丽多彩,成为日本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作家,是巴学园更是小林校长改变了她的一生。在巴学园,孩子们听得最多的是诸如“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之类的鼓励,而这些话最容易让孩子获得自信。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掌握了因材施教的教师才是最有创造力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