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一位工作者都想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行家、能手。教师当然也不会例外。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呢?看了阿莫纳什维利的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
其一:要想成为行家首先必须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儿童个性的观点和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儿童,要蹲下来平等地和学生交流,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学生,体现自己权力主义。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等?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大致是说做父母和做老师的要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今,有些学校还撤掉了讲台和讲桌,说是这样教师和学生易于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平等的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不再有教师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感觉了。那么,是不是真的只要家长和教师蹲着、坐着或者是跪着和孩子保持在同一视线,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交流呢?实际上呢?这些根本都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只不过是在走形式,摆样子,搞花架子。虽然这些形式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习以为常了,还是和原来没改变时的感觉是一样的。大多数教师往往会因为学校、社会的某些要求而禁止学生这样做而只能那样做,更有甚者连学生的思想也要禁锢。因此我认为: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在心理上、心灵上蹲下来和孩子、学生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那才是心与心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的交流才是最真、最善、最美的。
其二:要想成为行家,必须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如果教书几十年,都是在做无休止的重复,重复同一内容、同一方法,没有热情,没有灵感。那么,这样的工作和工人们在机器上进行机械操作又有什么两样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活生生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的教学就需要创新,但是创新又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你不能要求你的创新一下子就被人们所接受,不是说,所有成名成家的人在他们出名之前都有过一段卧薪尝胆的经历吗?教学上的创新当然亦是如此。不能说你一旦被人们否定,就立刻停止自己的创新。这种创新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不可取的。我这里所说的创新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为了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创新。哪怕是小小的一点不同,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创新。几年下来,这些小小的不同就会变成崭新的教学的理念。
当然,要真正做到以上这两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