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 会用三角形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 会找出三角形相应的底和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佩带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带了那么多年的红领巾,你知道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绸布?怎样才能知道它需要多少绸布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出示:三角形面积)
二、 探究过程:
1、 师:我们已经学过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它们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面积与边长有关)
2、 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与哪些条件有关?三角形的面积和这些条件有什么关系?
3、 学生动手操作与探究: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套三角形材料(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等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等的钝角三角形),请你选用其中的一种三角形探究一下这种三角形的面积。(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桌讨论完成)
◇把自己结论在小组中交流,并且把结论写在卡纸上。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将学生的验证结果贴在黑板上。
◇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再探究一下其它两种三角形的面积。
4、 反馈验证情况:
(Ⅰ)三种三角形都探究出结论时。
A方案:
(1)学生分小组汇报探究过程(教师电脑演示)。
(2)请学生分别说拼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电脑演示)
(3)用学生的结论小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
(Ⅱ)只有一种或两种三角形有小组探究出时。
B方案:
(1) 请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同学先介绍自己的探究过程。(教师电脑演示)
(2) 请学生分别说拼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几种不同的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电脑演示)
(3) 再探究另一种或两种三角形的面积。
(4) 出示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汇报(电脑演示)。
(5) 用学生的结论小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
(Ⅲ)当一种也没探究出来时,
C方案:
(1) 大家都无法得出结论,老师也进行了一种情况的探究。(教师演示)
(2) 说说: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过程中,拼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和直角三角形的底与高是什么关系?
(3) 再次让学生用其它几种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4) 说说再次探究的过程。(电脑演示)
(5) 汇报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6) 互相补充和评价
(7) 小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
(按当时课堂情况执行不同方案)
5、 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猜测、探究,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们还有什么疑问么?
三、 解决实际问题:
1、现在你能算出一条红领巾所需要的绸布了么?
(1) 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2) 汇报计算过程。(必须汇报高是怎样测出来的)
(3) 小结: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
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小结: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关键是找到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来看,本节课将教学目标定在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充分为学生设想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定位上,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从学生每天佩带的红领巾引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而且提出学生从没想到过的问题:“制作一条红领巾至少需要多少绸布”,从而使面积的公式探究成了必不可少的任务,成为为现实服务的基础。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完全处于主动要求,而不是被动接受。由于引入贴近生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主动。
小组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三种三角形的推导都得出结论。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推导结果。但在汇报时思路还不太清晰,有些地方还讲得不清楚。思维方法也比较单一。
就我自己而言,在组织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包得还太多,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不要因为怕他们将不好而急于小结。在练习的设计中,对红领巾方面的媒体制作还不到位,应该把尺寸标上,把完整的求面积过程展示出来。第二题应该把三组底和高都标出来一起求面积。
对学生汇报、讨论的习惯还要继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