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自我的舞台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如:新的拓展课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大挑战;新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与教学带来的观念转变的挑战;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具有开放性,教师创造的空间大了,对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出了挑战;新教材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迎接挑战,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发展。那么,今天的教师该怎样做呢?
1、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
拓展课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的、互动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的、研究性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可选择的。教师应当具有教材的“个性化”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驾驭教材,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拓展、补充、增删、替换、创新,才能使教材在不同的教师手中焕发血肉灵性和鲜明个性。
2、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学生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问题不同于习题,它不是预先设定的,不是靠大量的训练就能完成的。它可能是跳跃的、非常规的、模糊的,可能产生于一种实际需求或一种情境。它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可能无解,也许答案不唯一,问题的解决不必限时或要求个人独立完成,它往往需要与别人讨论合作等。学生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反复咀嚼已被证明了的知识本身,而在于能不能以知识为载体,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找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道路。
3、要有鲜明的学生意识。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创造知识,享受知识。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教学。要通过交往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平视而不是俯视学生,要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平视是一种境界”。不妨与学生拉拉手,对学生摸摸头、拍拍肩,这种“手感效应”往往会产生教育的魔力;要学会激励学生,赏识学生,不要吝啬你的赞赏、表扬、鼓励,它可能使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