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目前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不适应。据了解,今后几年内,是初、高中生人数的高峰期,由于人数多,校舍改造跟不上去,致使不少初、高中学校班额过大。而分层次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家长愿意,学生自愿,自主选班。因此,形成学生选择某一层次过多而另一层次过少的情况,造成教室不够用,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师资力量薄弱,尽管我市去年实行了“双聘制”,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所提高,但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因为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每个层次的学生最终达到的教育目标也是不相同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习惯于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其实,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应当说同等重要,甚至转变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大。而目前我们对分层次教学尚没有制订出科学的评价标准。
分层次教学尚面临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学校里,一些家长只坚持这样一种过于偏执的看法,无论学校分几个层次,都要让学生进“最好”的班,由最好的教师上课,即使是自掏腰包也不在乎。然而实际情况是,基础差、起点低的学生与高层次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不是在短时间内或是在一个班里学习就能很快缩小的,有时恰恰相反,这种差距反而被拉大了。后进生因课堂听不懂课而最后被落下的事并非个别。
对此,专家们建议,分层次教学应稳步推进,教育部门应该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做好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开,使分层次教学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