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广州知名人士座谈“张、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04

  2月1日下午,十几名广州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聚会民航中南管理局,座谈“张、梁”事件引发的热门话题。会上,专家学者们表示,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的今天,本报能及时地抓住“张、梁”事件展开讨论,非常有意义。他们说,“张、梁”事件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也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澄清的大问题。

  年轻经济学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王君教授说,讨论的实质是当今时代我们的组织应如何管理人的问题。王教授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合约关系,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是通过合约来规定的。事情说明民航在市场化进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突出表现是合约不完善,“如果合约完善,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组织硬性换岗和员工不服换岗的事情。”

  广东青少年研究所曾锦华所长说,这是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的一种变异,上升不到人生观问题。它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科学地管理和使用人才;以及人才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价值的问题。

  民航中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王永定说,事件引发一场“对事不对人、对理不对事”的大讨论,是一件好事,让我们澄清了过去一些模糊认识。但他同时认为,深圳航管站对张、梁两人的处理是正确的,“他们两人过分强调个人困难,不愿服从组织安排,显然是太过分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军医大学教授钟世镇说,重视个性和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市场经济是有序经济,更重视个性张扬和个人价值。但具体到张、梁两人的行为时,钟教授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组织,“张、梁两人的行为实际上是缺乏宏观意识。”

  张继森和梁四广是民航中南管理局深圳航管站的青年骨干,出于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重用,中南局打算将两人调往珠海工作,没想到却遭到两人的断然拒绝。他俩的理由是:“在现在尊重个性的社会里,不能搞强制行政命令那一套。”“我们的目标就是留在深圳,如果现在让我们和女友两地分居,太不讲人性了。”而中南局认为,这件事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新时期下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今年1月1日,深圳航管站按“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的有关规定,决定让两人下岗。(见1月14日本版《这是不是一个人生观问题》)

  此事在中南局内部展开大讨论,主要焦点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个性如何张扬?本报报道这一事件并展开了讨论。

  持续20天的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至本期结束。感谢读者诸君的来稿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