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很明白的道理,可谁知就有那么些个所谓的“学者”、“专家”不敢骂别人,只敢将无职无权的教师骂个“底儿掉”,归结出一个结论——“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多数教师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知道素质教育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呼吁“开展大讨论”,“改变这种由基层教育者在不更新教育观念的情况下被动执行的局面”。(《南方周末》2000年3月10日第13版,上官子木文)
 不知这位“专家”从什么渠道得出的这个结论,做没做过调查研究,学生负担到底是谁给的?教师们为什么要给学生“加负”? 似乎教师给学生“补课”、“留作业”就是“教育观念不更新”,似乎教师让学生争取考个好成绩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宽广的心胸、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知道教师这么做到底为什么,辛辛苦苦竟成了“落后教育观念者”、“负担的直接加重者”和“应试教育的帮凶”,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每个教师都不会希望孩子今后没有好的前途,这种观念虽然没有不那么“新潮”、“玄妙”,但实在,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很可能学生因为没有受过更高的教育而失去许多成功机会。
 中国的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是最为辛苦的一个群体,他们每天早上七点就要到学校,晚上五、六点钟才能离开,下班后还要想着学生的事,晚上和休息日既要家访,又要接听学生家长的电话,他们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期望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好的前途。可是他们又是“物美价廉”的,凭他们的工资很难买上一套住房。而当他们工作没有做好时,他们还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实际上教师现在是四怕:“怕校长不满意让下岗,怕家长嫌不好告教育局,怕学生不听话还要自杀,怕社会一出事就是教师的错。”
 教育应该改革,观念应该更新,但这些改革与更新一线教师才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了解情况,最知道甘苦。他们希望专家们指导,但不需要“要全面发展”但又说不出具体办法的空谈,因为教师比这些“专家”更明白;也不需要什么“把评价方式变为等级制”、“判作业不准打×”、“把‘不及格’变为‘待及格’”之类的文字游戏,需要的是实在的教育科学理论。试想,建国以来,出过真正的大教育家吗?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吗?
 骂教师是容易的,因为教师是弱势群体,骂了他们不会有任何危险。对教育说一些空话也是容易的,因为反正具体工作不会由那些“专家”、“学者”做。但是,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教师也是辛辛苦苦的,我们最需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别做教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