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多年形成的一种弊端,教师多年形成的一种习惯是让孩子为了考试而学习,家长为了高考而操劳。从这一起点出发,有多少负担都不算重,人们也不嫌重,如海如山的试卷、作业、练习,谁又会去管除此之外我们给了孩子些什么。教师常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这一碗一碗的水我们都倒在了孩子的桶里,让他提着,而没有让他喝掉、吸收掉,出了校们,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泼掉,像泼脏水一样。
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认为,所谓教育就是学生忘掉所有“书本知识”以后还剩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泯灭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些是我们常年所忽视的,也是国外教育成功的地方。有不少学生曾在或正在一些发达国家学习交流,谈到成绩好坏、知识难易,同级学生国外和我们相比是小儿科,但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远远胜于我们。
一位从国外考察教育归来的教师说:“以前尽职尽责地工作,可对比了国外的教育才猛然感到,自己当教师七年,‘摧残’了孩子七年……”教育如果不能带给孩子进入社会所必须的东西,再少的作业、再少的课时对孩子来讲也是负担。教育要本着社会和未来的需求来实行,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就是“埋没”人才。
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减负必须要治本。我愿天公重开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桃李满春天。